7月天气炎热,因为工作内容多,志愿者们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以上,每周只休息一天。一些县级图书馆没有空调,古籍保存室里更是闷热,为了避免中暑,志愿者们就调整为下午休息、晚上工作。
“在今年的志愿者中,有七八位大学生,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我们的志愿活动。”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此次古籍普查活动负责人李婷告诉记者。来自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吴竺轩,就是第二次参加。吴竺轩是四川资阳人,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学习金融,大三时,因为偶然接触到一门古代文学课程,决定放弃就业前景大好的金融专业,跨专业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古代文学研究生。去年,她曾参与广汉图书馆的古籍普查,今年她又报了名,成为安岳县图书馆古籍普查志愿小组组长。“作为古代文学专业学生,每天亲手摸到这些古籍,而且为古籍保护尽一份力,觉得很幸福。”吴竺轩告诉记者。
截至8月4日,活动结束。8个小组全部在1个月内按照要求完成了古籍普查工作,清点古籍总数超过10万册,其中4家县级图书馆还依靠此次志愿行动,完成了所有的古籍普查。
贰 县级图书馆藏着珍贵古籍
在进行古籍普查中,一个重要工作是辨认版本。而志愿者们的加入,为县级图书馆带来了不少惊喜,通过普查,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古籍浮出水面。
吴竺轩告诉记者,去年,在广汉图书馆进行古籍普查时,志愿者就帮助当地发现了一本明代古籍。“根据图书馆提供的资料,收藏古籍均为清代和民国版本。但我们在古籍普查时,却发现了一部《南史》应该为明代刻印。”吴竺轩告诉记者,她把照片拍下来,请求一位文献学专业的同学帮忙,通过与国家图书馆收藏刻本对比,几乎一模一样,连断刻处都一样,推断应是同一批刻本,确认为明代版本。“这一发现,让当地图书馆人十分兴奋。”
宜宾南溪区图书馆古籍普查志愿小组组长、四川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2016级硕士生余心月告诉记者,在普查时,他们也发现南溪区图书馆里收藏的一本明崇祯汲古阁刻本《毛诗注疏》,当地一直无法确认其版本,志愿者们通过多方比对,初步推测应为明代版本,后来,省图书馆前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彭邦明带队到当地对志愿工作进行辅导时,对此进行了当场认定,该版本确实刻于明代。
“两年来,志愿者帮助图书馆差不多完成了20万册左右古籍普查,数量可观,而且发现了不少比较好的、很有价值的本子。”李婷说,例如井研县图书馆藏明嘉靖内府刻本《文献通考》、明崇祯刻本《潜确居类书》、清雍正敬慎堂刻本《明史稿》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二十四史》,南溪区图书馆藏明崇祯汲古阁刻本《毛诗注疏》、清康熙刻本《弘简录》《续弘简录》、清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等,都是珍贵的古籍收藏。这些珍贵古籍的发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极大提高了当地图书馆保护古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