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千村”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延伸出“产业+就业+投资捐赠+文化教育+基础建设+N”的多元化扶贫手段,改变扶贫开发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和领域,丰富扶贫开发模式。
村企相融共赢
从﹃输血﹄到﹃造血﹄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关键。在南阳“千企帮千村”活动实践过程中,以产业、项目为引导,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态势的整体提升,为形成长效稳定脱贫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内乡县余关镇,村道宽阔,路树成荫,房前屋后村庄周围华丽变身,一排排独具风格的民宅错落有致,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长廊熠熠生辉,顽皮孩子在小广场上尽情嬉戏玩耍,悠闲的老人拉着家常……原本被形象总结为“七沟八岭一面山,沟沟湾湾村相连”的余关镇,今天已经蝶变为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
“你看,世界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牧原十七分厂、豫西南最大的薄壳核桃基地核心区、市百个重点推进社区牧原兴盛社区……这些产业的兴起,切实改变了余关的面貌。”该镇负责人李耀武兴奋地告诉记者,企业带动了光伏电站、易地搬迁、美丽乡村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贫组合拳”越打越顺。
在南阳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千企+千村+N”模式,核心是围绕产业和就业做文章,利民利企接地气。在这一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帮扶企业和被帮扶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投资入股、合作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使被帮扶村的群众收入得到增加,环境得到改善;使企业在帮扶过程中拓展了发展空间、塑造了良好形象,实现了自身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的牧原集团,在余关镇创新探索出“两个全覆盖”精准扶贫模式,即“养殖+光伏”双管齐下,组织贫困户入股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将养殖场80万平方米猪舍屋顶的固定资源无偿提供给县政府开发光伏扶贫项目,确保每户每年稳定增收6200元以上。目前,这两个“全覆盖”已经将全县贫困户全部涵盖在内。
余关镇提出“五年造就一座生态新城”,按照产村相融、因地制宜的原则,该镇以路网、水系、景观、庭院、单位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景观绿化正大规模展开,并持续实施农房改造、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文明创建“五大工程”。
“未来,余关要打造农游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扶贫产业创新区,加快富民产业培育,鼓励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由于牧原这一“龙头”带动,余关镇已经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李耀武表示,他们将争取牧原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走村企共建道路。
“参与帮扶的上千家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前期只能靠鼓励引导,为保障长效机制的形成,我们采取了宣传督促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周大鹏介绍。
该市抽调专人定期开展“千企帮千村”巡查活动,同时,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能动性。唐河县对凡帮扶企业到帮扶地建立扶贫项目的,每吸纳一个贫困人口就业并实现脱贫,县财政对企业奖励3000元,对帮扶企业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在工业企业星级评定、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淅川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帮扶贫困人口20人以上的小微企业,可获得最高300万元的贷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土地流转项目在贷款、贴息、担保、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内乡县出台了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使用、土地租赁、政治安排等方面,可享受县制订的十二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实施‘千企帮千村’,引导企业与农村市场深度融合,以产业化为纽带,让‘村企一体化’逐渐铺开,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实现可能。”周大鹏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