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为了提升安置点搬迁户经济收入,创收致富,铜仁供电局联合各区县试点开展农村淘宝建设,以点带面,建立安置点“农村淘宝”。
德江县合兴镇合朋村是铜仁供电局试点村镇之一,在铜仁供电局的帮扶之下,该县分片区成立了“用电服务小分队”为电力供应提质升级做了新的整改, 10余家电商、100余家“农村淘宝”不再担心用电不稳问题,对此,铜仁供电局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为“电保姆”。
据了解,铜仁供电局结合当地电商和“农村淘宝”合伙人提出的用电需求,对该地存在的用电困难进行综合分析,并迅速制定解决方案,提前做好线路改造与用电服务的工作接洽,主动与地方政府和村淘合伙人对接沟通,全面掌握项目各个环节,跟踪项目进度,明确专人建立起“一对一”沟通联络机制,全力推进项目落地生效。
同时,供电部门还专门增设了10余家电商、100余家“农村淘宝”的服务热线,及时解决他们的用电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以来,德江县10余家电商、100余家“农村淘宝”的直销快道,让价值2000余万元的“德货”走出了大山。
作为配套建设单位之一的铜仁供电局,近几年来,按照铜仁市政府扶贫开发的格局,将实施好生态扶贫移民、易地扶贫移民供电工程作为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的重要内容,全力做好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供电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移民搬迁项目建到哪里,供电设施就延伸到哪里,确保移民迁入新居有电用,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陈举、陈厦华、田桂兰、张佩)
采访手记:移民户杨俊的幸福生活
一排排别墅式的小洋房,整齐美观,三纵四横的水泥村道宽敞笔直,阳光下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格外醒目,幼儿园、超市、诊所、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让咱移民过上了好日子!”江口县梵净山村57岁的移民杨俊和笔者谈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感慨万千。
“电供不上,就像人的血脉。”杨俊说,我现在开办的“土家农庄”用电需求还是很大,不光是饮食,还有住宿,如果电不稳定,客人也很光光顾。
杨俊的“土家农庄”位于梵净山景区外的梵净山村麻立湾,景区的要道之处,来往的游客较多,每年的纯收入20余万元。
“我们之前的村寨距离景区偏远,交通不变,也谈不上什么经济发展。”杨俊说,以前没有搬迁来的时候,就是到县城打工,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集中搬迁到了这里,并结合梵净山这个旅游交通重道,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谈起移民后的新生活,杨俊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搬迁来的每个移民都搞起了住宿和餐饮,有的到景区打工,也有了自己的致富门路。现在呀,乡亲们都在想着找路子搞项目发家致富。这不,政府已在麻立湾移民新村发展60余家旅游食宿一条街,许多常年与旅游打交道的移民都积极念起了致富经,每个移民户都有可观的收入和不错的职业。
谈及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杨俊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已在政府的关怀下住进新居,办起了农家乐,只要我们好好干,日子肯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随着一个个“移民新村”的落成,移民户们通过劳动创造,贫困面貌正在一步步发生改变,易地搬迁给移民新村带来了脱贫的希望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