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像游洪建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炉火纯青的手上功夫,还是在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工艺提升的攻关创新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带头和支撑作用。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同为九洲技能工人的冷晓江,在无线电调试领域开展技术革新上百项,成功解决多项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但在我省,这样的“高精尖”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较少。据省人社厅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68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0万人,占比为16%,而国家的平均占比是25%。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高技能人才地域和领域的分布差异较大。来自成都、绵阳、德阳三地人社部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成都市高技能人才4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截至2016年底,绵阳市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8.7%,德阳作为我国重大装备技术制造业基地,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1%。
从分布领域看,高技能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电科十所的生产一线岗位中,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员占54.9%;九洲集团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高技能人才均占到技能人才总量50%以上。
随着我省产业快速升级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绵阳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培华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绵阳市每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0余人,高级工500余人,高技能人才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但目前仍是供不应求。
人才待遇坎
薪资待遇、社会地位和荣誉感有待提升
高技能人才总量为何不多?调查中,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均认为,这与技能工人的付出和收获差距较大相关。大家普遍认为,最近几年,随着“工匠精神”叫响,对技能人才的宣传有所加强,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待遇提高,仍有待落实和加强。
东汽工艺部高级技师文仲波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多年从事焊接和焊接培训,亲身经历了技能工人不同时代。他说,“80年代提起谁是八级工(相当于现在的高级技师),没有不佩服的,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已感受不到当工人的自豪感了。”
冷晓江如今已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技能专家。他坦言,“也就这几年家里人看法变了一些,以前父母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儿子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