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租客来说,宿舍象征着稳定;而对一些想提供宿舍的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来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更宽松的宿舍标准无疑意味着更低的成本。
其实,“住宅”和“宿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北京宿舍标准缺位,不少企业将自有办公楼、厂房、仓库违规改建成宿舍。
目前,北京对住宅群租的认定是同一居室内居住两个非同一家庭人士及以上、有打隔断行为、人均面积低于5平方米等;而从去年6月全国开始执行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中,只有同一间房内“不宜超过16人”的规定,人均使用面积最低可以降到4平方米。
北京新供应的土地中,也没有宿舍用地这样的选项,导致集体宿舍这种居住形式在校园之外越来越少。
考虑到职工的现实需求,一些企业正在利用北京相关政策,建设豪华版的“集体宿舍”。
从推广公租房起,本市也开始引导企业和园区利用自有用地新建和改建租赁房,供员工使用。如北汽在顺义的青年公寓,基本两人住一套,主要供研发基地的单身员工居住,还设有咖啡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公共空间。北京部分产业园区也有配套的人才公寓。
但记者了解到,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租赁房,还仅限于国企。其他企业如果想用自身的库房、工厂甚至仅是库房和工厂用地改建新建宿舍或者租赁房,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集中的产业园区,企业承担起职住平衡的责任为员工提供住房,有利于职住平衡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士说,这是个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