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之中的“类群租”
集体宿舍在消失,但是还存在的需求怎么办?有些企业,选择了发放租房补贴;有些企业,正在犹豫要不要冒着群租的风险继续提供宿舍。
龚老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丰台南三环沿线有几个连锁门店,给员工提供宿舍。这几乎是餐饮、美容等下班较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企业约定俗成的“好待遇”之一。
此前的11年,他都在附近租几套房,给员工提供宿舍。可群租整治启动,要求企业就算提供住宅作为宿舍也要遵守人均居住最低面积等多项约定。
“算了算,还是给每个员工再加500块钱工资更合适。”他说。
整个洋桥区域最便宜的房子出现在海户西里,一套不到50平方米、半地下室的两室一厅,月租金是3500元。按照群租房的认定标准,如果租一套两居室,最多只能住6个人,平均每个员工的住宿成本为583元。
网上的“集体宿舍”,大多也是打擦边球。赶集网上,一套位于海淀区水磨社区、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月租金达到2.2万元,可以供30到40人集体住宿。
但从图片展示信息显示,这里是一片平房。仔细搜索后记者还发现,更多的转租集体宿舍其实就建在厂房、库房之中。而从外观、所处位置看,其中很多都是违法建设。
“如果刚租了就被拆掉,那还不够和房东打官司的。”龚老板说。
低成本背后不仅是怀旧
近日,一条“怀念宿舍”的推送在网上走红。在这个时间点,为何会有人开始怀念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