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陈子林和浦锦宝共同进行的“浙江大盘山中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让磐安县在省级科技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能识别中药材,到能种中药材,再到如今能自己进行科研……10年间,陈子林成了磐安中药材领域的领军人才,如今他自己又带了6个徒弟,将自己的技艺传下去。这两年,在他的指导下,一批磐安农户试着种起了三叶青等效益较高的中药材“新宠”,三叶青如今已被列入新“磐五味”。
截至目前,磐安通过“希望之光”专家团队已培养教育、农技等各类青年骨干人才400多人,累计培训农民5万多人。
教育扶贫——
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
这几天,义乌中学副校长骆文洲回到了义乌。在过去的一年半,他有着另一个身份——磐安中学的老师。他的双重身份背后,是磐安县实施“希望之光”计划,通过支教行动配强磐安中学师资力量,实现“智力扶贫”。
2016年2月19日,磐安县“希望之光”计划第二批的5名教育专家来到磐安中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教服务,其中就包括骆文洲。开学后骆文洲很快注意到磐安的教育资源的确较义乌有不小的差距。“不说别的,单单是有关高考的最新信息上就不够全面。”磐安中学在教学方式上以传统讲授为主,而在义乌中学,高三的教学更多地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二年,骆文洲带一个高三毕业班。为了规范学生的答题方式,他时常面对面给学生批改作业。“有问题就当面指正。”骆文洲的付出在今年高考中有了回报,在他所带的班级,物理平均分和义乌中学全校的平均分一样。
在今年的高考中,磐安中学上“一本线”人数达48%,较早几年的15%有了明显提升。在磐安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看来,这就为众多贫困家庭脱贫,从源头上创造了自我造血的功能。“希望之光”人才扶持计划实施以来,磐安已有10个项目得到了“希望之光”的支持,内容涵盖教育专家支教等一系列专家服务。磐安县巧借“希望之光”,使山区贫困家庭从“输血”到“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