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在你看来,生命该如何寄托?
王亚彬:很多时候觉得,舞蹈就是我的一种寄托。我9岁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一入学学校就组织新生们看纪录片,里面演的都是中国舞蹈家们的奋斗故事。在纪录片播放结束后,9岁的我就和小伙伴说“我也要成为舞蹈家”。其实,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家,也不知道学习舞蹈会如此的艰辛,但是现在返回去看,我很幸运坚持下来。因为舞蹈给予了我不同的生活体验,让我的生命焕发了新的色彩。很多时候,你的事业就是生命的一种寄托。
山西晚报:这本书你以“隐忍的生命之痛”开篇,很多人说看了后的确觉得很“疼”。
王亚彬: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伴随着疼痛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疼痛,生理和心理上的。一名舞蹈者在疼痛的体悟方面会更加深刻,因为舞蹈需要舞者通过肢体去表达,这些肢体语言很多都超越了人类的极限,势必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充满疼痛。成为舞者的第一节大课就是解放肢体,解放肢体需要漫长的训练过程,完全是需要靠意志力来坚持和控制的。能成为职业舞者的人,一定都有凤凰涅槃重生的感觉,但往往痛并快乐着,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山西晚报:作为一名舞者,身体的疼痛是不是就是舞者的宿命?你身上的病痛多吗?
王亚彬:有啊,每个舞蹈演员都避免不了。因为伤痛是舞蹈者生命的刻度。这本书里有两篇名为《左脚》《右脚》的散文,其实就是记录伤痛的。小时候练舞,身体与地面的摩擦会刮起木地板上的刺,然后刺入皮肉里,大家课后的娱乐项目就是凑在一起,相互用针挑出刺。如今我还是会每天坚持练功,这么多年练下来,膝盖、腰、脊椎等多处劳损,经常会疼。在舞者登台表演的时候,观众看上去会觉得舞蹈演员那么美,其实只有演员自己才能感受到那份痛。
山西晚报:会不会担心有很多人看到这本书后,觉得练舞蹈太苦了而放弃?
王亚彬:我的书写不会教育任何人,也不是为了给大家指明方向,我只是想表达舞蹈一部分是为自己,一部分是遇知音的感受,应该不会影响读者的选择。
B 拍戏只是一种尝试 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
很多人见到王亚彬,总会提起“王小蒙”。时隔12年之久,这个电视剧人物依然在人们心中,所以很多人都好奇,王亚彬为何会离开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