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续作来到中国
2007年,电视系列片“行星地球”的电影版本《地球》在法国上映,影片拍摄了几个动物家庭的迁徙路线,这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穿越七大洲、62个国家,用45部摄像机、耗时5年拍摄,豆瓣评分高达9.4,全球席卷1.12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自然纪录片之一。十年之后,《地球》的续集《地球:神奇的一天》终于面世,这部续作由《地球》原班人马打造,集合超过100位中国电影制作成员,邀请到艾美奖最佳纪录片获奖者范立欣担任联合导演,作家严歌苓撰写中文旁白、成龙配音。
主创谈
如何促成这么强大的中国队,范立欣表示,“虽然和成龙、严歌苓都是第一次合作,但两位爱动物之人一听到这类型的电影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也是全世界自然电影最大的IP,有非常强的感召力。”
讲科学奇妙不强行科普
范立欣坦言选任何一个动物,背后都有BBC一套传统及深厚的科学研究,“每种动物出现在影片什么地方,会经过逻辑周密的调研,都有科学依据,当然,我们不希望它是个简单的科普和说教,而是让人们感受到奇妙。”范立欣以动物们对食物永不休止的竞争为例,像蜂鸟和蜜蜂为花蜜的战斗为什么发生在下午,是因为每天降雨都在那个时候。而影片一开头锦蛇对海鬣蜥的追捕,则是因为两种冷血动物需要身体被太阳照热了以后才能奔跑。
主创谈
制片人斯蒂芬·麦克唐纳表示,“我们希望在科学知识上,把动物身上最幽默、温情、最珍贵的东西集合到一天,你能感受到小生命来到地球就需要作抉择,这部电影是告诉我们自然和人类不是对立的,能从动物的世界里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经历。”
拍自然电影等待是常态
很多从事纪录片拍摄,或是担任野生动物摄影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情——等待,范立欣也是其中一位,《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有不少难得一见的镜头,任何一个镜头的拍摄都来之不易,范立欣说:“像在中国取景拍摄的白头叶猴,这是从来都没有人能够近距离拍到的,起初,我们使用一个无人机紧贴着猴子拍摄,但猴子对陌生的东西害怕,看到飞机来就躲起来。后来我们连续飞了20多天,每天都去‘觐见’猴王,渐渐它们也习惯了,才默认了这次拍摄的请求。”
主创谈
至于这部自然电影为什么等了这么久,范立欣说主要困难是在故事的创新,“新的《地球》必须以新的角度创造新故事,每天世界的不同角落都发生不一样的事情,如何融会贯通让人看出新意,是我们最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