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优惠政策后来变了,“奖金币”不能全额提现,但上家可以通过发展下线,下线在购买饮水机的时候,上家拿自己的“奖金币”去抵用一部分购机款。也就是说,发展下线也能形成又一个兑现的途径。
一开始,返利统统是兑现的,买家们为之疯狂,人们受到个人购机限额的限制,纷纷拿了老婆、孩子、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去买饮水机,全部算作下线。
在此期间,赵某、项某、何某3个代理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2015年6月,他们共上交40万元代理费给全能公司,还注册成立了临安善若贸易有限公司,成为临安地区的总代理,销售量越来越大。这时候已经没有人在乎是不是能够拿到饮水机,一个家庭买下数十台饮水机的并不少见,因为当时的小镇居民们都觉得这就是一个钱生钱的项目。
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返利突然无法兑现
泡沫破灭的时候很快就来了。
2015年12月份,正当饮水机生意“红火”之时,买家们突然发现返利没有兑现。大量发展下线套现“奖金币”的赵某等人也惊慌地发现,似乎总公司又改了政策。
2016年6月,部分未拿到返利的人员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所以案发。
承办法官说,一般界定是不是传销,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是不是具有明显的层级性,销售产品被淡化,销售业绩与会员数目能否以指数级增长有关;第二,销售行为不是以卖产品产生利润,产品仅仅被当作诱饵,通过发展下线产生利润。
案件在8月7日开庭审理,没有当庭宣判。
“疯狂饮水机”在小镇风行的时候,有没有警惕的声音?其实是有的,直至今日,翻看百度一些临安当地的贴吧,那个时期就有人在提问:“怎么感觉全能饮水机是庞氏骗局啊?”只是大多数人深陷钱生钱的诱惑中不能自拔。
办案民警回忆:疯买饮水机的人大多互相认识
如果把所有案卷材料打印集中,它们可以堆满一个小房间——这么“大”的案件,对杭州临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来说并不多见。对办案民警来说一个最为直观的印象是“涉及的人很多,多到想不起来自己先后接待过具体几个人”。
“2016年10月我们接到报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一位全程参与该案件调查的民警说,第一次报警的就有十余人,年龄大小不一,所涉金额不一,但他们都是临安本地人,报警人大部分相互认识。“有两个人我有些印象,一个是其中一个被告人的妻子,既是参与人也是受害者;另一个是临安本地某机关的工作人员。”他说,有一个被告人甚至对自己的妻子都没有说明实情,最后他的妻子也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