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水天上来
45天前,这里还是枯竭的河床、杂乱的垃圾、未经处置的污水,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走进杂草里,看不见人。如今,这里是蔚蓝的天空、碧波荡漾,悠闲的小船划出阵阵浪花,两岸裸露的河堤已是绿意盎然。
这就是中建一局包头城市水生态综合利用PPP项目,献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大礼。接到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任务后,中建一局组织管理团队300余人、作业人员3000余人,施工机械2000余台,火速进入现场,夜以继日连续不间断施工,短短45天完成了河段10公里,外运土方280万方,回填级配51万方,混凝土浇筑22.5万方,书写了中国速度,实现了碧波荡漾、碧水环绕身旁的水系梦想。
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是中国最大水务环境整治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缺水城市生态新典范,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新增水域20平方公里、新增绿地18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可利用水资源每日50万立方米;形成“四纵四横、四湖四库、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城乡水网大格局。未来工程将引水到达茂旗、白云鄂博区,助力工业园区建设、精准脱贫和旱作农业改造工程,并实施河湖连通、水系循环、雨污分流、园林景观、文化旅游、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工程。中国建筑通过一系列水务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最大水务环境整治工程——包头市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
穿越沙漠戈壁的守望相助
在辽阔的内蒙古地域之上,不仅仅有壮美草原,中建人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还经年与长风烈日、戈壁沙漠为伍。中国建筑承建了世界穿越沙漠最长高速公路——京新高速临白段地形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200公里标段,全部位于内蒙古境内。这里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百里渺无人烟,生活资源匮乏,几乎与现代文明绝缘。年轻的中建项目管理团队执着坚守在大漠深处,在艰苦卓绝的生产生活环境下,不仅以优质履约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奋斗史,更是心系牧民,在茫茫戈壁谱写出与自治区人民守望相助的时代新章。
中国建筑项目一工区为14公里的主干道修建了长达4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串联起了沿线十几户牧民的家。工区生产副经理梁隆祥说,项目还特地为没在主便道附近的牧民修建了支便道,便道通到了每户牧民的家门口。牧民杨录元感慨自己一下子多了好几户邻居。“以前距离最近的一户人家,需要1小时车程,现在有了便道,十几分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