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六连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每天起床号还没响,列兵李波就披上了装具,开始了武装5公里的加练。
这名2016年9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参军入伍的大三学生,曾经是家乡当年的文科高考“状元”。
然而,新兵下连到了“硬骨头六连”,李波第一次参加武装奔袭,就因体力透支晕倒在跑道上。羸弱的身体,似乎与连队要求过硬的军事素质格格不入。
不过,六连“武状元”王刚却一直看好这个新兵:宁可晕倒在赛场也没有因为身体不适半途退出,说明他不怕苦有韧劲;能以文科“状元”考入北大,说明他不服输有拼劲。
“文状元”遇到了“武状元”,在王刚的帮助和指导下,李波强体能、练技能,很快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名列前茅。
“我的入伍动机是当一名好兵,一开始有些理想主义,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李波说,六连的光荣历史让他懂得,成为一名好兵,仅仅靠理想是不行的,“有意义,就是好好练。”
曾经的战火硝烟渐行渐远,相对和平的岁月慢慢拉长,当崭新的“90后”“95后”逐渐成为部队主体,面对不断更迭的新鲜“血液”,这支英雄连队能否肩负起能打胜仗的历史使命?
“任凭风浪起,我有主心骨。”熊维说,这个主心骨就是始终保持一心向战的信念和定力。
在六连,每名官兵都建有“荣誉账户”,定期评选“硬骨头战士”;在六连,富有特色的战斗文化处处可见,班排皆以战斗英雄命名;在六连,人人秉持“逢考必优、逢比必赢、逢战必胜”的理念,在重大任务和演训活动中争当拳头、争做尖子……
2015年,两栖装甲步兵分队海上生存训练,六连官兵乘坐登陆艇海上连续航行5昼夜,近半数人晕船,个别战士中暑。可就在航渡训练好不容易结束时,官兵们又按战术要求一路奔袭“打”回宿营地,一路上尽管呕吐声响成一片,却无一人停下。
小时候溺过水的连队副指导员杨新,来六连前患有严重的深水恐惧症。到六连后,为了不拖累连队训练成绩,海训武装泅渡,他坚守连队干部开浪的传统,克服恐惧心理,咬牙游在排头。
2016年,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建制连考核,不巧却在当天接到军事训练课目汇报演示任务。课目汇报演示结束时,已快到晚饭时间,上级决定推迟到第二天考核。但全连官兵坚持按计划进行,一人不漏地从课目演示现场奔袭至考核场如期接受考核。考核结束,成绩仍居第一。
铭记
英雄密码融入血液
记者在六连采访时,一年前刚刚提升到一营当营长的六连上任连长李宛韬特意赶来。
“每次在外面集合站队,都会看看六连;每次组织考核,也都会看看六连的成绩单;每当心情低落的时候,都会去六连连史馆静一静。”此前,李宛韬曾在一连当过两年指导员,也曾在师里当过作训参谋,不过,最让他怀念的还是六连,“历史的荣光、现实的拼搏和个体的奉献,共同把六连熔铸成一个铁骨铮铮的连队,一个特别纯粹的连队。”
“不管我以后在部队干到什么职务,六连都是我事业的顶峰……”说到动情处,李宛韬眼角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记者对这支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本报特约记者 王玉山 李勇 吴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