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系统中预设规则,根据企业诚信等级、产品风险特性精准识别数据化申报信息,在无需检验检疫人员人工介入的情况下,系统根据规则判断结论,自动完成审单、受理、分转单、签发等后续操作,依托技术手段做到精准、统一和高效执法,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时效50%以上,实现了检验检疫通关环节的便利化和标准化。根据江苏地区产品结构,预计80%以上的申报批次能够享受‘六自动’便利化通关,大幅压缩货物通关时间。”江苏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顾华丰介绍。
执法把关:共享共用无差错
7月5日,一批进口二乙烯三胺到达南京龙潭港港口。南京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拿着检验化学品的防爆式移动终端走进查验场,打开“菜单式执法系统”,点击报检单,基于历史数据生成的智能提示库显示出查验的菜单页面—是否具有危险公示标签、是否随附中文安全数据单、是否存在破损污染……查验人员逐项查验核对,直接勾选结果“合格、不合格、不适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精准高效。
所谓“菜单式执法”,就是借助数据的计算、风险分析和规则对碰,自动生成执法菜单,实现一单式执法、综合性查验和标准化操作。2017年伊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打破区域和业务界限,实施流程重组优化,积极探索风险更可控、监管更高效、过程更透明、执法更精确的菜单式执法新模式。”被写进了江苏检验检疫局的工作报告。
实现“菜单式执法”,数据收集分析举足轻重,全省范围内“一库一平台五中心”的大数据框架应运而生。“一库”即检验检疫大数据库,为生成执法菜单提供基础信息保障;“一平台”即检验检疫综合数据交互平台,为生成执法菜单提供基础技术保障;“五中心”即监控指挥中心、风险布控中心、区域审单中心试点、综合查验中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心”。
龙潭港是南京唯一的外贸集装箱装卸码头,年吞吐量达300万标箱,而港口仅10人的检验检疫查验团队如何才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大数据、前后台、双随机”的菜单式执法让问题迎刃而解。自实施菜单式执法模式以来,该港口的疫情截获量增长迅速,全国首次截获各类有害生物达20种次、发现不合格危化品155批次。
“菜单式执法让执法人员更加‘耳聪目明’,克服了执法随意性,限制了自由裁量权,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南京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主任朱光耀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