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曾任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看来,车企与高科技企业、出行公司的产业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谷歌与克莱斯勒、共享出行公司Lyft合作;通用收购了名为Cruise的无人驾驶公司,投资了Lyft以及名为ArgoAI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Uber收购了无人驾驶公司Otto。”而在国内,阿里巴巴与上汽系车企关系紧密,腾讯则与长安、奥迪等有合作,百度与奇瑞等进行合作。
对于自动驾驶这样巨大的产业链来说,既然一家难以成事,融合已成必然。采取开放的态度进行融合,显然更有利于汽车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选择整车企业能够接受的模式及姿态合作,也关乎百度等高科技企业及出行服务商的成功与否。
毕竟,对于实力雄厚的车企来说,放弃自己原有的路线,让其他企业来做主导,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其次,开放技术的使用,车企历来秉承小心谨慎的传统。此前,特斯拉曾开放过几乎所有的专利技术,但车企对此兴趣索然。“长安汽车(14.240, 0.00, 0.00%)会与一些企业进行共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但有竞争性以及体现产品差异性的东西还是会自己主导。”长安汽车自动驾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直言。
“主机厂注重融合、规划和控制。目前,一级供应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未来车厂希望能自己承担整合。”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如是说。而一些整车企业入股出行公司或并购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做法显示,其并不愿失去主导权。但产业融合并不意味着放弃自主研发和差异化,做百度的载体。“之所以要出现联盟,就是在自动驾驶发展初期,大家可以拿出来的资源相对有限,但即便合作也不可能与太多的企业进行合作。”另一家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据他介绍,由上汽集团(29.320, 0.24, 0.83%)与阿里巴巴投资共同建立的“斑马”公司,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但目前“斑马”公司与上汽之间签订的是排他性协议,即“斑马”研发的智能汽车系统,只能供上汽的产品使用。“这也保证了上汽互联网汽车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如果告诉别人你合作了50个厂商,你得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因为如果认真跟这50家合作好,最保底(要有)500名员工。除非就是蒙别人。”谈及与众多公司合作的可能性,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表示。
难以企及的数据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