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小朋友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滴管、试管等实验仪器,学习了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水果和蔬菜中蕴含的营养元素,还亲手完成了一个个神奇的化学变色实验,学习到了如何填写实验报告卡。这些小小的积累,都将成为孩子们日后迈向化学世界的一个个台阶。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展览教育中心主任廖红说,这样的活动提供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亲身探究化学奥秘的机会,能够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思想,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爱上科学,走上科学道路。
正值暑假,孩子们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街头、公园、书店,出现在各类培训班、补习班上,相比于单调的在校学习时间,孩子们假期的生活是不是更加丰富多彩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卫东最近披露了一组调查数据,通过对全国20个省、112所初中、近2万名初中生的追踪调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发现,初中生们在暑假自己复习、预习功课的有45.6%,参加由学校组织的与课业有关的课外辅导班、补习班的有10.0%,参加不是由学校组织的与课业有关的课外辅导班、补习班的有24.5%,参加与课业无关的课外兴趣班的有10.3%,而参加科普、社区实践、夏令营等课外活动的只有6.1%。
调查显示,初中生们的暑假生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体娱乐、学习提高以及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其中文体娱乐活动的比重最大,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是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初中生们将其作为度过暑假生活的重要内容;参加课外辅导班和补习班的比例也很高;相比之下,利用暑假参加科普等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的比例则很低。
王卫东说,在现代教育制度的设计中,假期的设立并不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们休息和放松,而主要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配合。暑假生活的内容和丰富程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们在暑假里参与不同种类活动的数量和他们在之后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至于升学都有着非常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但放眼全国,利用暑假时间参加科普活动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并不代表孩子们不喜欢,看看中国科技馆里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就知道。相比之下,北京的孩子们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普场馆数量多,规模大,层次高,科普讲座、科普展览接二连三,像李桐那样乐意带孩子参加科普活动的家长有不少,但依然还是有不少孩子在网络游戏中浪费了宝贵的暑假时光。 本报记者 蔡文清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