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夫妻、小女儿和“南昌妈妈”合影
一路走来,阿卜杜拉被很多人的无私帮助所感染。他牢记父母的教导,用真心在南昌一点点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也像那些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一样,主动帮助南昌困难同胞。2017年初,阿卜杜拉带着新鲜的羊肉和慰问金,看望了南昌15户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他说,“我们刚刚过来到南昌只有四十块钱,我们两夫妻一顿饭吃不了,我们吃两个玉米棒。现在有钱了,我高兴,但是看到南昌的兄弟朋友、老人、残疾人有困难,我们自己高兴没意思。他们高兴,我们高兴,一起高兴,才是真的高兴。”
对于阿卜杜拉的做法,一直与他在外打拼的妻子柔则尼沙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说,“这是自然而然地,当我们富了以后,遇到困难群众,无论是新疆人还是南昌人,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去帮助他们。而且我们还会一如既往这样做。作为妻子,我非常支持阿卜杜拉的做法,挣了钱也要回馈社会。”
阿卜杜拉夫妇于1996年底结婚,育有四个子女。阿卜杜拉希望生活在异地他乡的孩子,能发扬维吾尔族人乐于助人的传统。买买提,是阿卜杜拉的大儿子。今年20岁的他在父亲的店里帮忙。他说父母每周都会举行家庭会议,专门教育孩子要与当地人交朋友。看到父母在南昌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也产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找一个当地女孩做女朋友。他说,“爸爸也说我结婚找个南昌的女朋友。但是以前有些新疆人坏的,女孩子们都觉得新疆人是坏人,她们怕我们,不跟我们做朋友。我只想跟她们多交朋友,多做好事。”
夜幕降临,阿卜杜拉准备烧烤店食材
儿子想找个南昌女朋友的愿望还未实现,不过,阿卜杜拉认为,这不需要他操心,年轻人的事还是顺其自然吧。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至今仍生活在新疆和田的母亲。他说,“妈妈老啦,今年79岁。每一次打电话,妈妈哭,我也哭。我们想回到妈妈那里去照顾她,但对南昌以前帮助我们的朋友,觉得不好意思。我们生意好,南昌的朋友不帮助我们,也开不了这么大的生意。妈妈放心我们,嘱咐国家法律允许的能干,不允许的不能干。”
阿卜杜拉说,母亲年纪大了,自己要常回家看看。这也是每个在外打拼的人常做的事。他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三年回一趟,那个时候我们好困难,过去过来好多钱呢,后来,我们一年回一趟,妈妈也老了,她自己做饭也做不了,自己在家里情况也不怎么好。”
一边做馕饼、一边吹着口哨的是阿卜杜拉烧烤店里刚来两个月的新疆小伙子。阿卜杜拉介绍说,烧烤店里的很多雇员来自新疆,他们有的是同乡,有的是亲戚。看着他们来到南昌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他们为各自未来美好的生活奋斗打拼,哪怕是在遥远的异乡。
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超过2.4亿,也就是说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离开家乡异地打拼的移民。他们参与城市的建设,享受着都市的繁华与机遇,希望通过打拼改变自己和下一代的命运,在城市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心中总留有难以割舍的乡音、乡情,但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幸福,就在这片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