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经有3500余名高校学生来过示范区参与志愿活动
“保护圈”
万平是新合屯里“出了名的”出去打过官司的人。也因此,他经常会接到村民们在法律或政策方面的求助。
村民的求助很多都是“土地问题”。万平的妻子白丽华总在旁边敲打着他别管这些事:你就别搀和了,本来人家就不待见你,你还净办人家不待见的事儿。
“我生活在当地人的‘保护圈’内,我能走到今天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万平说,“我不能帮他们说句话吗?”
200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张高飞来新合屯找万平,在向一个村民问路的时候,被“扣下”了。这名村民给万平打电话说:“万大爷,你知道有个叫张高飞的志愿者来看你不?”
听到万平说“知道”后,村民才给张高飞“放行”。
后来这个村民再见到张高飞时说:“当时万大爷自己一人在示范区里面住,我不能把一个陌生人引到他那儿。”
“所以啊,士为知己者死。”万平说。
但万平刚来新合屯治沙时,却少有村民知道他到底要来做什么。
“瞅着他看上去像个城里人,听说是跑这来‘治沙’的。”郝龙说。周围也有村民寻思着:他是个大款吧,来这做项目,估计哪天得着钱就卷铺盖走人了。
1999年,46岁的万平从吉林省松原市长山热电厂“买断工龄”。带着自己前半生积攒的20余万元,万平包下了新合屯西南边那块冒烟儿的“沙坨子”。从一个央企的环保工程师变成了一个民间治沙人。
为了找“这片理想中的沙坨子”,他曾沿着吉内边界走了10次。在徒步了2500平方公里之后,他相中了这块没人要的流动沙丘。
“这里是我16岁下乡的地方。”万平说。从1969年到1975年,他在那里生活了5年零11个月。“那些年是这些乡亲养活了我,他们对你没有分别。”万平感恩于那样一个年代,新合屯的村民可以像亲人一样对待他这种高知子弟的孩子。
“30年前,这里80%都是草原,草原里面有耕地,但耕地受到限制,多开一亩地你是要进监狱的。”万平加重语气说。1999年,他再次回到这里时发现,原来的草原不见了,东西南北一片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