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比学生向曲星大使提问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众多中国留学生中,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名列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
“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因参加家乡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于1919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并积极投身留法学生的革命运动之中。1922年,聂荣臻转赴沙勒罗瓦,成为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生的一员。他当时住在离学校两三公里外的一个普通居民家里,由于受到比利时工人党的资助,他不必依靠打工维持学业。
当时,劳动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生五大思潮交锋的重要场所。这五种思潮分别是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公教主义。
三民主义派由追随国民党的留学生组成,在欧总负责人是王景歧(后来成为驻比公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的共青团)中的80余人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延伸到国外的典型事件。
国家主义派以曾琦和李璜为代表,口号是“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当时在留学生中颇有影响。他们主张国家至上,无条件支持北洋军阀政府,反对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和“十月革命”,反对国共合作,办刊物《醒狮》阐述观点,故又被称为“醒狮派”。
无政府主义派以李石曾、吴稚晖为代表,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个性彻底解放,反对任何束缚,主张由工团联合取代国家机器,必要时可采用暗杀等暴力手段,组建“工余社”,出版《工余》杂志。因中比大学由李石曾创办,劳动大学因而成为“无政府主义”影响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重要基地。
公教派的代表是神父雷鸣远。他主张“中国归中国人、中国人归基督”,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成立了“中国之家”,指望上帝能救中国。
共产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刘伯坚、熊味耕、何长工、聂荣臻和江克明等人,中共旅比党团支部就设在劳动大学。周恩来1924年春曾来到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给数十名留学生讲形势,作报告。
曲星强调,当时的留学生们不论信奉什么主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要去除,不平等条约要修改,中国社会制度要变革,中华民族要复兴,在爱国主义运动上各派学生都协作行动。但在各个派别中,只有共产党人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因此,共产党能在各种不同的学说交锋中越来越强,并最终取得政权,带领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
曲大使还向大家朗读了聂荣臻在劳动大学留学期间所写的家书以及他的回忆录中的部分内容。曲大使最后动情地说,看看今天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再回想一下当年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和悲惨局面,怎么能不为中国共产党而自豪,怎么能不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复兴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