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成绩单”还反映出我省经济运行中的其他问题。例如,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市县分化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够;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比较严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民生欠账仍然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等。
“目前的良好态势是在相对低位的情况下增长起来的,基础尚不稳固。”陈广慧分析说,“供求关系的相对性改善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给过剩的情况,而近几年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省自身结构太重,容易受市场影响,大起大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运行中存在这些问题也绝非偶发,它们是我省经济中的总量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存在的客观反映,是一煤独大、一股独大、产品初级化、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何破解?
从根本上说,山西必须坚定不移走转型之路!
只有转型,发展的动力才能更持久、更强劲;只有转型,全省经济的航船才能抗风浪、更坚强;只有转型,山西才能变“资源负累”为真正的资源禀赋,经济肌体才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在全面走向“大治”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中积极变化不断显现,同时必须看到,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老矛盾、新问题相互交织。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当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之后,躺在资源上挣大钱的迷梦会不会被重温?正在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会不会放缓?正在谋篇布局、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会不会搁浅?
9年前的2008年,煤炭价格暴涨暴跌,到2008年年底,煤钢焦价格比年中普遍下跌50%以上,全省8000家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市场波动之大让山西GDP增速从前几年平均增长13%(当时,正值全国资源经济繁荣时期)骤降到2009年一季度的负增长8%。山西经济坐了一趟心惊肉跳的“过山车”,从高峰一头砸向波谷。
到了2011年、2012年,山西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到了2013年,山西经济增速达8.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然而,3年前的2014年,全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我省经济应声而下,当年经济增速降至全国倒数第一。2015年,山西以3.1%的GDP增速这个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值,排在全国倒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