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通讯员 杨涛之帅)夜幕降临,一束光打在幕布上,照亮了整个村子。隐在放映机后面的年轻人,是江苏连云港海州区锦屏镇大学生村官。他们的放映队名字很朴实,叫大学生村官放映队。村民给一场场露天放映起了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叫“流动红影院”。
5年放映790场数字电影
锦屏镇大学生村官放映队2012年初成立,现有队员10名,都是党员,清一色大学生村官。5年来,放映队队员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他们披星戴月、寒暑不停地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组,共放映数字电影790余场,最多的一年曾放映216场。
场次的数字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在场次数字的背后则有着放映队员鲜为人知的辛苦和劳累。从最初组建村官放映队的设想,张井春联合两名大学生村官成立放映队,3个稚嫩的青年摸索着添置设备器材、联系车辆、制作宣传品、安排场地人员,到如今10名队员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放映技能,独当一面,这是大家共同努力、抱团前行、群策群力、不懈追求的结果。“电影放映看起来简单,其实学问大得很。荧幕的安装以及位置选择、放映机的固定、两者间的距离都会影响到电影放映的效果,而放映技术则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得到提升。”老队员程小桥笑着说道。夏季蚊虫叮咬,冬季寒风刺骨,放映路途上的颠簸、拆卸设备的艰辛,没有让这群年轻大学生村官放映员退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夏季多雨,电影放映时经常遇到下雨天气,而放映机不能遭水,放映员们便轮换着用伞遮机器,自己淋雨,每当这时村民们也会主动过来帮忙。大家一同坚守,愈行愈坚定,渐行渐快乐。
放映队成立之初,缺经验、少设备,他们群策群力,抱团前行,不懂放映技术,就通过各种渠道请来区文化馆老放映员现场指导;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就跟着其他放映员现场观摩,掌握技巧。聚焦、变焦、亮度值校准、幕架摆放等等,放映队员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起初没有专门放映车辆,队长张井春把父亲买菜的三轮摩托临时“征用”。为了节省经费,他们自己动手做可移动电缆绕线盘。
夜幕降临时,也是电影荧幕点亮之时。村民们三三两两搬着“小马扎”来到村中心广场占地方。电影开场时,广场上已经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素有“一大片”之称的李圩村共分8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有两三百口人,彼此相距四五里路,但是每次电影放映,所有村组个个不落,放映队总是把群众爱看的电影送到家门口。2015年7月的一天傍晚,刚下过大雨,放映队员们坚持按照计划前往李圩后周庄放映电影,雨后农村的土路很是泥泞,放映大篷车陷在去后周庄的路上,放映队员跳下车推着大篷车往前走,可脚底不断打滑,眼看着就要到放映的时间了,距离后周庄还有二里地,这可急坏了放映队员们。后周庄的村民听说放映大篷车陷在路上,纷纷过来帮忙推车,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村民的帮助下,荧幕准时在后周庄点亮了。村民们对电影的喜爱和对放映队的支持与帮助,成了放映队坚守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