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看守所监区报道,上二楼的巡逻通道一看,嚯,好家伙,这么多人啊。入职大概一年后,所里把我分到了死刑人员监区。那时候年轻,有些方面表现得不是很好。我记得有一次开大会,被领导批评了,散会大家都走了,我一个人很不开心,坐在那里。
所里有个返聘的老同事,是以前县看守所的老所长,走过来跟我聊。我说,易所啊,我可能干不来这个工作。他说不是啊,你干得挺好的,刚开始做,每个人都不熟悉。你要多看点书,工作上多总结,多去了解和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事情。
后来我发现,确实是这样。如果这个犯罪嫌疑人是医生,你又了解一些医务知识,就很容易有话题。要打开别人的心扉,首先要了解他的专长。
2006年左右,有个21岁的男孩,参与入室抢劫,把一个女老板杀了。起因很简单,他爸妈早亡,小时候跟着叔叔在湖北勾松脂,长大后跟着姐姐姐夫生活,问姐姐借了三千块去学车,车还没学,赌博把钱输得差不多了。
他赌钱时认识另一个人,说没钱就去抢。他担心姐姐姐夫因为他赌钱责骂他,只好去抢,抢完就把别人杀了。被判了死刑,刚进来就闹自杀,说我要死我要死,折腾一个月,天天闹。
我的切入点就是跟他聊勾松脂。我就说我也是乡下出来,小时候也勾松脂,早上什么时候得上山,松脂刀是怎样弄,怎么才锋利,从哪里往下勾,说到和他经历不符的地方,他就会插话了。他愿意开口,我们就有共同语言了。就这样,他一个月不开口,我三四天就攻开了。后来因为同案犯在逃,责任不清晰,他改判了死缓。
死刑人员刚进监区,都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最开始我是肯定不和他谈案情的。人都是肉体凡胎,心里的变化会通过语言、眼神和一些肢体动作看出来。
比如人觉得非常尴尬的时候,可能会缩成一团,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聊天老纠缠一个问题,这也是典型的表现。如果聊天的思路已经很开阔了,那证明他已经把这些问题放下了。
最直观的指标是饮食,人有思想顾虑时,是很难吃得下饭的。拿出一碗饭,如果他能顺利吃下三分之一,那可能这一两天就没事,如果吃不下,还要继续和他谈。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普通监区,管过一个十六七岁的抢劫犯。午饭时间,他坐在放风场边上吃饭,我就问他,你吃得饱吗?他说能。我说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吃不饱你跟我说,我让你吃饱,他哗哗眼泪就流下来了。可能是很久没有人关心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