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亚洲第一巨型钼矿床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继续深入,张怀东带领的项目组再次挺进大别山,在银山地区开展寻找斑岩型钼矿勘查。
2008年9月4日,是个令张怀东永生难忘的日子。当他迎着清晨的阳光迈向位于海拔400多米高的山顶钻机编录时,有了惊喜的发现:512.16米处发现了钼矿!凭着他在以往地质勘查中对钼矿的认识,他深信:发现了厚大钼矿体!首孔即见近700米厚的工业钼矿体,之后的4个钻孔又孔孔见矿,这一重大找矿突破,首次改写了大别山区东段无大矿的历史。
此后,张怀东带领项目组人员常年驻守深山,风餐露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11年5月24日完成钼矿详查野外工作。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历时4年,一个钼金属资源量达24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人民币,达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巨型钼矿床就此诞生。
为了找矿,张怀东付出了几乎所有的精力与心血。大别山东段发现超大型斑岩型钼矿的消息震动地勘业界。2009年9月底,张怀东因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拆线的第一天正赶上常印佛院士一行赴金寨沙坪沟钼矿考察,他得知后,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一路颠簸着返回了项目部作相关情况汇报。
手执地质锤,肩背地质包的“野外生存”训练
沙坪沟钼矿项目开展期间,一批批新招地质学院毕业生纷纷来到革命老区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区锻炼、实习。在大山深处,每天繁重的地质工作,枯燥的野外生活,对每个青年人都是严峻的考验,为使年轻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张怀东对项目实行军事化管理。为提高新来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张怀东为他们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组织课题研究、开展地质填图、编录技能大赛。他与青年人一起,手执地质锤,肩背地质包钻山林、测剖面,风餐露宿在野外;一起参加计算机3D软件培训班;晚上休息之前还要一本本地查阅他们的野外记录本,及时指出问题,耐心细致地予以指导。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方法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人,“传、帮、带”为青年人快速提高专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张怀东关心青年人的思想和生活,始终不忘对他们进行“三光荣” 教育,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青年人做出表率。经常利用项目协调会或工作间隙与他们谈心事。每次回队部,他尽量照顾年轻人回去,借机可以让他们会会女友或逛逛超市,而自已却长年坚守在项目组,顾不上妻儿、父母,一年四季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事,由于长年顾不上休息,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
如今,一批年轻地质工作者已独当一面,极大地缓解了313队地质人员急缺的现状,不少“80后”已成为技术骨干挑起“大梁”。
面对安徽地矿局和313地质队提出的 “十三五” 地质矿产勘查目标,面对沙坪沟钼矿新一轮地质勘探项目,张怀东坚持把找矿立功作为个人追求的最大梦想,全心投身到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去,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贡献自己的力量。(素材由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