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纪兵坦言,任何一道止水带出现事故,都可能造成工程失败。临时止水15天内,160名经特殊培训的焊接突击队员要完成长2286米对接口四周的焊接,力争海底隧道达至永久滴水不漏。
机器人无人机全程监控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收官阶段的决定性一战,“最终接头”安装条件要求很高。为此,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气象和海洋领域的数十位专家,过去5年经数百次研究吊装海域的天气、风力、海流及径流等因素。
同时,为全方位监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吊装及海底对接情况,大桥工程团队首次启用一部设有8个推进器的水下机器人,深入海域探测拍摄,连同无人机及其他先进电子设备,担当上天下海的“监控器”角色。
这部“有很多只眼睛、长得像螃蟹的”的水下机器人,配备了1个1080P高清摄像头、4个LED灯和2个卤素灯,并共设有8个推进器,可以在海水中360度旋转和任意移动,最深可以潜到水下500米多角度拍摄。
除了水下机器人外,无人机亦起飞就位,从不同角度监控“最终接头”从吊起,到旋转,再到沉入水中的全过程。其他先进电子设备同时将吊装过程中的姿态保持、旋转、落水等数据,实时传送到“振华30”指挥室。
防腐创新助大桥屹立120年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作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也受到海水侵蚀、金属腐蚀的威胁。不过,世界腐蚀组织主席、中科院渖阳分院院长、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介绍,中国目前对腐蚀的基础研究已达到与欧美发达国家并跑的水平,自主攻克了多种控制腐蚀的方法。港珠澳跨海大桥就采用“涂料+阴极保护+原位监测”三重方法,最大程度降低海水与桥体金属材料间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使桥梁设计寿命达到120年。
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准,也是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超级舞台,包括来自丹麦、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德国、瑞士、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桥梁专家参与其中。
中外合力研声吶深海测控
其中,无线声呐深水测控系统被称为沉管安装对接的“深海之眼”,能精确判定沉管在海底的位置、角度,大大提高安装的速度和准确度。该系统由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联合日本三清公司历时1年多合作研发。首次应用该系统的E4沉管安装时间就刷新了纪录,从浮运到沉入海底安装仅用了16个小时,比第一节沉管安装对接的86小时缩短了70个小时,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大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