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儿子马克则表示,因为父母都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从小家中就堆满了各种有关中国的书籍和艺术品,后来他大学也选了中国研究专业。就像凯伦说的,他们一家人都是hope的铁杆粉丝,从来就没当她是一个老太太。
而贾和普的密友芭芭拉·克洛维尔说,虽然她和hope一样70多岁了,但hope好像什么都不怕,愿意去任何地方尝试任何事,非常勇敢。尤其在看了贾和普写的书后,她非常心动,迫切地想要亲眼看一看蜀道。
明年,贾和普计划带着儿子和朋友们再次徒步蜀道,她说,一旦有10个人报名就会成行。会不会带小孙女呢?她笑着说,如今家中8岁的小孙女也像当年8岁的她一样,梦想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但她希望小孙女大一点再去中国,这样她就能记住中国的每一个细节。
【对话】
古蜀道无比美丽而且是永恒的
华西都市报:徒步中国古蜀道,您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生活哲学?
贾和普: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去体验生活,去做事。比起消费,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和朋友一起出国旅行。尤其到了一定年纪,你需要的东西都会有,这时候更应该把钱花来做事情,而不是买东西。
不仅如此,旅行还让我们变得更开放和宽容,也学会欣赏他人。
华西都市报:古蜀道最大的魅力在哪儿?贾和普:徒步古蜀道,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想走回历史,去看看过去的时光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即使我们有了历史书,可是如果不亲眼看看,我们怎么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心中,古蜀道无比美丽并且不曾改变,而且它是永恒的。
华西都市报:除了古蜀道,还有哪些中国元素非常吸引您?
贾和普: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山水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人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很渺小。但在其他文化中,比如我也学过的希腊艺术就很不同,希腊的艺术画作就几乎不取材山水,而是以人为主,他们觉得人最要紧,但中国的艺术家明白,山水更要紧,人类只是山水一部分。我很欣赏这一点。
【人物档案】
姓名:贾和普
年龄:74岁
籍贯:美国
贾和普早年就读于曼荷莲学院攻读艺术史,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2001年至今,她12次徒步蜀道,曾写作并出版《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建立专门的古蜀道宣传网站。2016年6月27日,她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
【相关报道】
“蜀道申遗”中美专家座谈会举行
7月1日,“蜀道申遗”中美专家座谈会在成都举行。这是今年四川省政府正式启动蜀道世界双遗产的提名申报以来,首次汇聚中美专家的分享会。包括美国旅行家贾和普女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对蜀道申遗提出了恳切的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遗产办主任张虎介绍,四川境内的古蜀道遗址分布在8个市州30多个县数百个乡镇。早在数十年前,就有专家开始呼吁保护古蜀道文化线路,我省经过多年努力,蜀道申遗项目在去年成功进入世界双遗产申报名录,获得了申报双遗产的资格。目前,针对蜀道的保护规划和申报文本正在编制中,年底有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