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包子、花卷、饺子等以往只能手工制作,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现在随着自动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农业部开展了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中央厨房+物流配送+门店”等为主要模式,培育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和“老字号”产品。
特色鲜明重创新
55%的马铃薯馒头、造型可爱的薯仔包、马铃薯儿童面、精致的马铃薯蛋糕……今年夏天,马铃薯主食厨房消费体验店在北京丰台马家堡地区的一家超市开业,新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与消费者见面,很受消费者喜爱。市民刘晓雅一周要来买两次,“书上说,马铃薯营养全面,1个马铃薯的维生素含量相当于7个苹果,钾的含量相当于2根香蕉。马铃薯馒头每袋卖5.8元,是普通小麦馒头的2倍,价格可以接受,口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粗糙”。
“由于马铃薯淀粉结构与一般谷物不同,此前马铃薯粉含量超过35%就会影响口感,加工性也较差”,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君茂表示,该所主持的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两年多,在主食化品种筛选与培育、主食产品加工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进展,做到了马铃薯面食既有营养又有口感。
2015年1月份,随着我国马铃薯主食战略打响,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研发的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问世。之后,一体化仿生擀面机、工业化马铃薯面条生产线等成套装备也陆续研发出来,第二代、第三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相继问世,其马铃薯粉含量已从第一代的35%提升到了55%。农业部在7个大中城市开展示范推广,先后有200多个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成功,供消费者选择。
不仅面食的原料在创新,科技含量也在提升。同时,营养功能性面条的开发应用为传统健康产品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在超市的货架上,既有胡萝卜面条、西兰花营养面条、苹果浆渣面条等果蔬类面条,又有荞麦面条、小麦胚芽面条、高纤面条等粗粮面条。消费者反映,面条烹调简便,但吃面条时如果少加蔬菜,营养就不够了。这类果蔬类功能性面条尤其适合工作时间长的家庭。
“由于加工工艺不完善、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食用方便、口感美味的营养功能性面条品种还远远不够。”胡浩建议,要大力开展多种蔬菜、多种谷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使营养功能性面条朝高度综合化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对工业化面食制品的需求加大,却仍不改变对传统面食的喜好,因此应使更多的中华面食成为方便包装的即食产品。速冻食品是我国传统面食工业化的很好载体,企业应开发适合我国居民口味的传统速冻面食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