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去年为止,我国大约有458万留学生,回国322万,也就是说,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
“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 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以及招聘兄弟会发布的《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43.2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34万人,同比增长5.7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显著的事实是,由于出国留学人数增多,海归人数也会相应增加,从明后年开始,叠加的留学归国人数可能就会超过当年的出国留学人数。”
留学人员“返潮”也并非一路“高歌猛进”,而是经历了从缓慢发展到高速发展再到高位运行的“三段式”发展期,这与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大密切相关。
不过,曾经在薪资水平上更具竞争力的海归们,如今很多人的薪资待遇都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甚至低的离谱,这又是为什么呢?
03
海归何以贬值?
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曾经供不应求的香饽饽如今不再香气逼人,反而在国内也处于就业难的尴尬处境。
“最近一份招聘网站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近50%的“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68.9%的受访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
一位杭州大型企业里的HR说:“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2017中国留学生在美就业白皮书》指出,中国留学生身上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质是“裸归”。“裸归”指在海外有教育经历,但是缺乏实习与就业经历的海归。但相比学校成绩,企业的雇主们更看重的是相关的工作经历。就美国而言,2016年中国送出的54万留学生中约37万留学美国,占比69%,然其中90%的学生都是裸归。缺乏经历的留学海归们,在国内市场难以赢得比本地大学生更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