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钢工程捷报频传
面对世界钢铁市场持续萎靡的态势,重组后的中冶集团在牢牢把握冶金建设主业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一带一路”非钢类工程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公路交通等项目捷报频传。数据显示,在2016年新签合同中,非冶金类合同占比高达81.91%。借由非钢工程,中冶集团也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发展,“冶金工程绝对领先,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实际上,中冶集团在特色工程“走出去”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比如,在成功完成被誉为斯里兰卡“国门第一路”的CKE机场高速公路项目后,中冶集团又在当地承建外环高速公路三期项目,合同额为5.2亿美元;科威特大学城项目是目前中冶集团在中东地区承建规模最大的总承包项目,奠定了中冶集团在科威特中资企业中的领导地位;印尼收费公路项目为中冶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印尼市场上第一个优贷项目,也是公司第二个国家对外优贷项目,项目的取得为继续跟踪此类项目积累了成功经验;2016年6月8日,中冶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300兆瓦光伏电站工程全面受电成功,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开局工程吹响了冲锋号。
“中国五矿拥有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这是中国五矿区别于其他世界一流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国文清表示,下一步,中国五矿要顺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加快从项目竞标向规划、建营一体化转变,做目标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区域经济顶层设计的深度参与者。
矿产合作有序推进
中国五矿一直是中国金属矿产品进出口的主力军。携此优势,集团目前已在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金属矿产品贸易业务。
在贸易领域,中国五矿与波兰铜业集团电解铜采购协议堪称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自1997年至今,中国五矿与波兰铜业集团签署电解铜采购协议已有20年历史,中国五矿也由此成为从波兰进口商品总额最大的贸易商。双方的合作既缓解了中国国内铜资源供应短缺的局面,又极大改善了中国对波兰乃至欧盟的贸易顺差局面。2016年6月份,中国五矿与波铜集团又签署了总价值约30亿美元的电解铜长期采购合同。
在资源开发领域,中国五矿在南亚和中亚地区开展了大量资源合作项目,共拥有铜资源量1202.66万吨、锌资源量132.53万吨、铅资源量46.63万吨。其中,山达克铜金矿项目位于巴基斯坦,投产以来累计实现利润超过30亿美元;Sepon铜金矿项目位于老挝,矿区内保有资源量为铜163.9万吨、金98.7吨;艾娜克铜矿项目位于阿富汗,处于勘探阶段,项目总资源量6.62亿吨,金属量1108万吨,铜平均品位1.67%,目前已完成可研初稿、环评报告、临时营地建设等前期工作。
“在矿产资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未来,中国五矿要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国际贸易、矿业投资、海外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在开辟国际合作新空间的同时叫响‘中国品牌’。”何文波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