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公司上报的两个产品,名列在两个不同名称的公司之下,两个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子公司还是合作公司?”
“慢着,这张PPT先不要翻过去。这一份产品检测报告,怎么能使用在两个产品中?另外,你们使用的这种产品的国家标准已经被修订后的新标准代替了。”
“你们公司的质检员,有名有姓,还有照片,但没有经过第三方培训合格的证书,如果有,请当场补上。”
“这个检验设备的型号是?我熟悉这种设备,与你们提供的检验设备的清单不相符。”
“刚才,我上网查了贵公司所在地环保局的公告,没有发现你们出示的环保局的文件号。”
面对尖锐的发问和不留情面的问题揭示,有的被评议的企业负责人一时难以作答,有人窘迫地头上微微冒汗。
其实,有的企业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甚至没有过问参评材料的整理,对有关工作的进展并不太熟悉。
评议结束后,有企业负责人大发感慨,说:“我公司存在问题多,基础工作要补课。”“专家评议都有出处,对我有震动,再满足现状不行了!”
“抽查,早应该做了”
今年2月中旬至4月底,一批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突然先后有“不速之客”登门,声言要抽查这些公司成品库的产品。
——原来,这就是联盟开展的安全质量抽查活动。
2016年底,联盟就制定出了产品抽查方案。在发布第一届评估结果时,就已公告:将对获奖产品进行抽查。但没有告知何时实施。
这次抽查,涉及的产品就是在2016年的评估中获得4A及以上等级的产品,共有12家企业。产品包括:防护服以及相关布料、防尘口罩、压缩空气呼吸器和绝缘手套等。
被随机取出的产品,被送到了国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等甲级检测检验机构,经检测全部合格。
这一在企业成品库中随机抽查产品的做法,受到了大多数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欢迎。有使用防护品的企业干部,对这种做法更为赞赏,说:“抽查,早应该做了。”因为,有些中标后的防护用品的质量,不合格的或是质量不稳定的,时有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联盟没有向企业收取费用,因而这次抽查费用由被抽查企业分别承担,费用包括:产品检验费、抽检人员的差旅费和样品运输费。
据悉,两次评估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影响,还在发酵之中。
联盟负责人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评估的要求中,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产品生产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必须达标;二是,产品必须建立追踪溯源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唯此,才可防范假冒,消除隐患,净化市场。
在自律发奋、自强健身的过程中,弱小的劳动防护产业,能否告别过去,实现跨越的梦想?
联盟负责人表示,将围绕上述工作的关键点,进一步深化工作,引领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走品牌发展之路。作者 冯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