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荒坡披上绿装
烈日、打雷、刮风、下雨……天气的变化在景祥俊看来根本不是事儿,因为在20年的护林工作中,吃过的苦、遇过的险数不胜数。
初到林场时,景祥俊的身份是营林工。这意味着,她经常要背上100多斤树苗,前往近则5公里,远则10公里的栽种地点。
冬季的米仓山寒气逼人,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景祥俊就摸黑起床,将揉好的面团埋进火塘的柴灰里烧,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做好火烧馍,背上几块烤土豆和一壶水,带着锄头,迎着寒风便出发了。
树窝能积雪,多挖一个树窝就意味着多节约一桶水,就能多活一株苗。“刚开始时,我每天挖50个窝子就累得直不起腰,后面掌握了技巧,越挖越熟练,一天能挖将近100个。”景祥俊告诉记者。
“裹”着被晨露打湿的衣裤鞋帽,走在湿滑的山路上,景祥俊早已不记得摔了多少跤。一个冬天下来,看着自己挖下的树窝子,景祥俊早已忘了劳累,剩下的只有满满的自豪感。
春天的铁厂河林场万物复苏。扛着刺杉、柳杉和青松苗的景祥俊又走进了森林中。一株株小树苗在景祥俊的精心栽种下逐渐成长,黑黢黢的树窝里钻出了倔强的绿色。
“摔跤不算什么,如果遇到黑熊、野猪、蛇、马蜂就要小心了。”讲起被马蜂蜇的那次经历,景祥俊至今心有余悸。
1998年8月份的一天,景祥俊正在向阳坪砍抚育,时近中午,再砍一会儿就该休息吃干粮了。这时,景祥俊挥舞的锄头砸向一个小山包时,不小心砍到了藏在丛林中的马蜂巢。受惊的马蜂穷追不舍,把景祥俊团团围住,不一会儿就在她裸露的皮肤上蜇出40多个包。
景祥俊的爱人张志才闻声赶来,将她背到铁坪村“赤脚医生”余定才家里,在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后,两口子又连夜赶到了通江县医院输液3天。
“你看看我的手臂上,这些都是当年被蜇后留下的。”景祥俊指着如黄豆般大小的白色印子告诉记者。
“这些年,我很幸福”
景祥俊善于从绝望中发现希望,再艰苦的环境都改变不了她感恩和乐观的心,尤其是和“山里娃”张志才相遇相爱的故事,更是让她感到幸福。
1997年夏天,正在山上砍抚育的景祥俊因为中暑晕倒。林场附近的村民张志才背着她走了近3小时的山路去镇上输液治疗。输液之后,张志才又将她背回工区。多次接触以后,景祥俊对这个质朴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1998年1月份,俩人决定结婚,然而这段婚姻最初却遭到了景祥俊父母的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