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方正副主任杨和平与众多维权老人的见面会上,有人问:为什么上述王姓公证员等有虚假办理公证的前科,且被处罚过,还被方正重用?杨和平没有回答。
提到方正公证处的发展史,其原主任王士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今年2月12日,王士刚在其博客发表《丁酉年来了》一文,感慨说:“从2002年对外挂牌正式开业到今年15年,我应该已经完成了我从事实务的历史使命。”
王士刚的工作经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83年到1995年,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执业律师再到官员的转换;从1995年到2001年,参与、完成了北京市公证工作的改革、布局总体方案的设计、实施;从2002年开始,任北京方正公证处(2007年前是北京第二公证处)主任,“将一个十几人的公证处,发展到140余人,年办证28万件的大型公证处”。
在北京公证行业,王士刚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任北京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处长、北京市公证协会会长,长期从事公证管理工作,并参与了中国《公证法》立法及《公证程序规则》的释义工作。
王士刚还长期担任中国公证协会理事、北京市公证协会监事长、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以及中国公证协会、司法行政学院师资库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职教授。
2007年8月,北京全市25家公证处集体更名,北京市第二公证处更名为方正公证处。
王士刚时常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掌握全北京几亿公证赔偿款,很多人都听他说过类似的话。另外,王士刚还是公证处市场化改革的拥护者,他曾在多个场合说,中国的公证行业改革不彻底,应该像律师行业一样完全市场化。
“他们是一伙的”
前述金融机构资深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原来做放款方的时候,也喜欢找方正公证处合作。方正之所以吸引放款方,除了业务能力比较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流程比较有利于放款方。
“在北京很多小贷公司心目中,方正是最好的公证处。”他举例说,在北京公证处里面,很多家不愿意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业务,或者是必须由成年子女陪同才做,“但在方正,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没有子女陪同下,他们也敢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