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式
经常翻新花样重阳节最丰盛
“色国,我领一份林厂老人的餐。”11点多,洪怨阿婆吃完了饭,来到角落的一张桌子前,和村老年学校校长李色国打招呼。李色国提起一个红色袋子递给洪怨,然后在桌上的名单里找出林厂的名字,在旁边打了个钩。
记者注意到,这些红色袋子里有两个快餐盒,一个装着米饭,一个装着汤。“这次有48个人没有到现场来,有的生病,有的腿脚不便。”李色国告诉记者,老人们年纪大了,经常会有些小毛病,因此老人学校每次聚餐前都会摸底。没有办法来现场的老人,他们就让老人的亲人、邻居或者志愿者帮忙捎带回去,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美食。
一批人吃完离开后,另一批人陆续到来。浯潭村村委会委员李建辉介绍,他们村有23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350多个,每次前来的都有300人左右。除了一楼的十张桌子,二楼以及相邻的村委会也有,“老人们轮流前来,有的11点多来吃,有的12点多来,没有固定座位。”
李建辉表示,菜式不是固定的。在征求老人们意见的前提下,他们经常会翻新花样,比如馒头配菜汤,米粉汤,卤面,清明节有润饼菜等。义工厨师们还准备了一些养生的菜谱,以清淡为主。每年菜式最丰富的要数重阳节,为老人们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当天会安排10道菜。
义工
村民干部兼职乐于服务老人
“振昌啊,今天的咸饭太好吃了,太香了!”老人口中的振昌,就是午餐厨师之一的李振昌阿伯,他今年68岁,是村老人协会的副会长。从两年前浯潭村第一次组织老人们聚餐开始,他就和二三十位村民、村干部一起报名当了义工,“我在家里也常常煮饭,其实这没有什么啦!今天我煮给别人吃,明天我年纪大了,别人煮给我吃,大家互相帮助嘛!”
梳着利落头发的李秀治阿姨正在和身边的几位义工聊天。她告诉记者,义工们早上7点多就来这里,洗菜、做饭,聚餐结束后还要刷洗锅碗瓢盆,收拾桌椅,扫地拖地,整理现场,得忙到下午一两点。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很乐意,也觉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