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还田——
为生态农业提供“原料”
泉林集团生产的黄腐酸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成为一揽子解决秸秆焚烧、提升地力、农产品提质增产、化肥农药减量的方案
“在国际上,黄腐酸的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泉林模式把它降到比化肥还低。”泉林嘉有公司研发总经理郭良进说,在泉林,秸秆木质素不再作为污染物去被动处理,而是经过一系列自主创新工艺,将其转化为高活性黄腐酸肥料。
黄腐酸是一种水溶性腐殖酸,业内公认的植物生长促进剂、肥效增进剂、土壤改良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有企业想生产矿源黄腐酸,但因几十吨煤才能生产出一吨黄腐酸,投入大、污染严重,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泉林通过秸秆提取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
“美国是从海藻中提取黄腐酸的,成本为17万元/吨。从褐煤中提取,成本为2万元/吨,而泉林用秸秆提取,成本不到3000元/吨。原来黄腐酸成本高,不能大面积施用。泉林模式把成本降了下来,使得黄腐酸肥料在农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泉林嘉有公司副总经理袁岩告诉记者。如今,泉林集团生产的黄腐酸作为底肥、追肥、叶面肥等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已在我国4000万亩耕地面积上应用。
在高唐县梁村镇西张村的玉米地里,记者见到了山东省农科院和泉林集团合作的两亩试验田。随手拔下试验田里施过黄腐酸肥料的玉米苗,和未施过该肥的玉米苗摆在一起,区别立见:前者根系明显更多,这意味着吸收土壤营养能力更强,叶面也更宽阔,说明光合作用更好,用尺量一量杆部,前者比后者粗了好几毫米。
山东省农科院相关专家表示,如果常规施用化肥减少20%,同时施加10公斤黄腐酸水溶肥,每亩小麦产量和常规施肥差不多。在泉林集团董事长李洪法看来,黄腐酸肥料是一揽子解决秸秆焚烧、提升地力、农产品提质增产、化肥农药减量的方案。
市场化收储——
破解秸秆收集难题
通过“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秸秆收储体系,建立了“企业+乡镇收储中心+村级收集点+农户”四位一体的收储机制
一个企业一年要“吃掉”近200万吨秸秆,而1亩小麦的秸秆可收集量约0.25吨。那么,200万吨秸秆就是8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秸秆可收集量。这么多的秸秆如何收进来?
泉林集团通过“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秸秆收储体系,建立了“企业+乡镇收储中心+村级收集点+农户”四位一体的收储机制:在每村设立一个村级收集点,按合同约定,可获得企业的专用收储装备、贷款担保、保护价收购等支持,负责区域内秸秆打捆收集,向乡镇收储中心交售;每30个村级收集点设立1个乡镇收储中心,作为秸秆分散储存地,按生产计划进行有序调拨;最关键的是定价。泉林集团把秸秆收购价定在每吨600元左右,远高于其他秸秆利用途径的收购价,但与木材制浆相比仍然有成本优势,调动了收储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