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创新各地齐发力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各地在特色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是围绕创新推动体制机制的积极变革。
在辽宁,自贸区挂牌成立后,省(中)直各部门积极行动,启动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省商务厅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工作,研究融资租赁等行业创新发展;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出台28项措施,包括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备案制度、推行检验检疫报检无纸化模式……各部门分工把口、协同作战的合力正在形成。
在河南,自贸区有关部门通过随机抽取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借此尝试和探索综合监管、检查人员选派、检查事项抽取、结果反馈、推送公示、联合惩戒等一系列流程,为自贸区开封片区探索实行精准监管新举措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浙江,制度创新成为发展新动力的一大来源。自贸区管委会已结合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实施《浙江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改革后,建设用地审批、立项审批、项目报建可根据需要同步办理、并联推进;外贸企业“证照联办”全流程压缩至7个工作日;油品贸易企业可以通过招商平台代办登记注册等。据悉,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国税局先后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8条意见、10项创新举措。
在重庆,西永综保区推进的通关机制创新区在全国首创了多次进出境研发用样机免于办理强制性认证监管制度,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品开发、测试、定型,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同时探索国际铁路行邮、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国际铁路外贸综合服务、国际铁路冷链进口等方面的新规则。
湖北、陕西与四川复制推广第一、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效果显著,完成复制推广经验超过80项。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也可自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如四川省政府为贯彻国发5号文意见出台28条政策措施,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20条;又如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探索保税监管新模式,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在国际港务区片区,设立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交易基地,支持相关企业在德国法兰克福、帕西姆国际机场设立海外仓。
建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第三批自贸区挂牌至今,与此前的上海、天津、福建、广东4个自贸试验区共同形成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指出,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开展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建设更多改革开放“试验田”,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从第三批自贸区建设方案和推进情况看,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体要求,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借鉴上海等现有自贸试验区成功改革试点经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聚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及“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扩大内陆地区开放”等重大命题,在投资、贸易、金融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开展改革探索,在有效防控风险基础上打造开放高地。
据了解,未来新试点的7省市将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创建人文交流新模式等特色试点任务,以期能够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而向全国推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