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城建设形成“双轮驱动”的另一“轮”是产业发展,为此,厦门市工业产业向岛外布局持续加快,同时统筹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持续加大岛外产业载体建设和招商力度,壮大产业筋骨,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联芯、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布局岛外。2016年岛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68%,比2003年提升1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岛外四个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69.1%。
厦门软件园二期的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去年即已实现营业收入701.2亿元,拥有美图、吉比特等8家主板上市公司、4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软件园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位于集美区的软件园三期实际可开发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未来前景相当广阔。
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产业转型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厦门较早意识到创新驱动的重要性,从石化产业向外转移开始,就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近几年来,厦门市通过科技创新拓展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能,从岛内转移出去的第二产业在转移的同时实现了升级换代,形成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
厦门市特别注重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厦门市已建成光电、软件、生物医药、电力电器、钨材料、视听通讯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平板显示、金融服务、旅游会展、软件信息、航运物流等5条产业链产值均突破千亿元。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9.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225家,占福建省48.3%,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1家。
同时,厦门市创新载体建设也加快推进。火炬翔安产业区、海沧生物医药港、集美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浪漫休闲产业带等园区载体加快向岛外布局。岛外46平方公里的同安、翔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平方公里的丙洲、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软件园三期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全市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国家级4家),科创公共服务平台81个,软件园二期等7个双创集聚区,众创空间165家,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坚持生态先行 推进绿色转型
厦门之美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是厦门最大的比较优势。如何把这种自然天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这是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成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等重要指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走内涵式、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