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找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这个突破口,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一些高科技园区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战略投资者,在这里建立孵化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中关村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成功对接,这也是河北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项目。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为目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今年3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广东省政府联合签署了《推进知识城知识产权改革试验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建立合作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园高标准建设、打造知识产权高端实务人才基地、举办国际知识产权高水平交流活动等方面加强合作。最近出台的“美玉10条”知识产权政策,将全面激活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的运用、服务和保护活力。
着眼体制机制创新
在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体系这3种模式基础上,如何保持机制体制创新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地方政府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做法,主要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体系这3种模式。”郝红梅告诉记者。
从创新产学研合作来看,近年来,各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科研院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的意识增强,积极引进和建设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加强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探索。
从创新发展来看,各地在环境营造、园区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通过建设高新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众创空间等,创新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
从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来看,各地通过促进科技服务新业态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3种模式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论是在产业发展或是园区的规划建设中,都要融入创新的理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主任宋雨燕对记者说。
“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如何在‘二次创业’中保持机制体制创新是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宋雨燕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能不能把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如在自贸园区创新实践方面收获的有益经验,融合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之中,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