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发展短板不少。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基本国情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人民的新期盼,更加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准时代脉搏,顺应人民心声,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4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理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鲜明提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课题,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注入了强大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