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买了一瓶可乐,在超市拐角闲聊,其中一人皮肤黝黑,衣着邋遢,坐在地板上。他们均称来自河南,一人自称20岁,曾在郑州一所专科院校读至大二,辍学来到此地。另一人自称27岁,来“公司”不到一年。
他们称“我们干的是直销,卖化妆品。这个村子有好多家,各做各的,每个公司做法不一样。”
其中一人告诉记者,“公司”要求不严,不会打人,有吃有喝。“想回家是可以走的,我是不想走。”工作“不算合法但也不犯法”,“我们有产品,以后会有很多门店。现在可能不挣钱,但以后能挣的。做这个的人也不一样,有人几个月、半年就挣到钱了。这里做得好的话,挣几百万也不难。”
二人承认,家里不支持,“跟他们说不清楚”。但在这里吃住都能保障,也能用手机,“不同公司规章制度不同,我们要求不能喝酒,有些公司要求不能打架,否则会被开除。”
对于“生活有保障”,李军表示,皮肤较黑的男子常买方便面等食品带回去,三四个人的量。“他身上很少有现金,每次最多花十几元,钱也是别人通过手机转的。还买过两次啤酒,两块钱一瓶,喝不完就存在店内,下次来继续喝”。
“蝶贝蕾”模式
三两天就被骗进来一个
“来的第一天,组织会强迫新人打电话报平安,并强调已离开天津,全程有数人监视。”——传销受害者
静海传销中,“蝶贝蕾”犹以为盛。据平安天津官微通报,该传销组织规模庞大,等级分工明确,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参与者达7000余人。其中,在静海及周边地区发展传销人员达1600余人,占比近23%。
早在2006年,“蝶贝蕾”传销案被山东聊城警方破获,涉案者达50余万人,涉案金额20亿,犯罪嫌疑人遍布30多城市,是彼时全国破获的最大传销案。
去年11月底,大学毕业生海啸(化名)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希望找份软件开发工作,被骗入静海上三里村一处蝶贝蕾传销窝点。
“三两天就会被骗进来一个。有人在外面避警时趁人不注意逃跑,也有人晚上翻墙逃跑(传销人员一般租住低矮平房,两米多高)”。海啸说,很多人没跑掉又被抓回来,踹上几脚,再遭“大佬”一顿训斥,并面临更严格的监视。
他回忆,传销组织者监视、控制人身自由,甚至动手打人。此前有人借上厕所喊“救命”,被按在地上打,居民和房东听到后报警,全部团伙被带去派出所。“在传销组织内部,如果打人,一旦被抓损失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