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物资紧缺。有一年春节前夕,政府特批给三千孤儿每人5斤大米,领米地点却在百里外的化德县。张凤仙赶着牛车出发了。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领上米,她急急地往回赶。夜幕下,四野无人,牛车发出孤独的吱呀声。寒冷、劳累、饥饿阵阵袭来,张凤仙再也坚持不住了,靠着牛车瘫坐在雪地上,昏昏沉沉地睡去,手里还攥着赶牛的缰绳。一阵寒风袭来,张凤仙睁开双眼,拍打身上的积雪,赶着牛车又出发了。三天三夜,张凤仙回到了家。看着6个孩子大口大口地扒拉着香喷喷的米饭,张凤仙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朝克图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那天,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牧民敖根来认养他时,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他躲在角落里,惊慌地看着来人。敖根慈祥地笑着,伸出温暖的双手,从此结下了母子关系。
1969年冬,那是敖根生活最艰难的一个冬天。白天,她在牧场里背石头、修水渠,晚上挨批斗。回到家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为朝克图冻红了的双手、双脚取暖。
……
草原上的额吉们都悉心地照料这些“国家的孩子”,苦心教育他们长大成人。张凤仙的6个孩子个个有出息,巴特尔考进了南京气象学院,黄志刚在旗物资局当采购员,党玉宝参了军,毛世勇也入了伍,其木格当了邮电局话务员,高娃考进了南开大学。
“长生天在看着我呢”,这是草原母亲们常说的一句话,慈爱的目光、温暖的怀抱、炊火上的奶茶、毡房里的摇篮曲……草原上的母亲用博大的胸怀铸造起一座母爱的丰碑。
汉族孤儿和蒙古族母亲谁也离不开谁
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世界,语言听不懂,饮食不习惯,小伙伴们排斥这里的一切。黄志刚、毛世勇等6个孩子结为兄妹,抱团抗拒收养,大人一不注意,就合计着集体逃跑,直到“红脸阿姨”张凤仙的出现。
张凤仙红脸蛋、细眼睛、慢声细语,属于典型的蒙古族妇女。她每天都会过来瞄他们一眼,给孩子洗衣服、洗脸、梳头,还会带几块糖果。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她。
这是一群营养严重不良的孩子,毛世勇像秋霜打过的葵花杆,弱小、干瘦、面黄,像只生病的小猫,被张凤仙唤为“小猫”;6人中年龄最小的高娃,头上长着疥疮,流着脓……但在张凤仙的心中6个孩子个个都是宝贝。
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吃不惯草原上的果条和炒米,张凤仙把家中的面换成米,做米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喜欢吃饺子,张凤仙向别人学习怎么做饺子;孩子们逐渐爱上了奶茶和带“膻”味的羊肉;张凤仙夫妇一句句地教他们说蒙语……孩子们逐渐融入了家,融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