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错误报警有的是恶作剧,为了刺激、好玩;有的是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所有事都报警求助,比如缺钱买玩具。这也暴露出法治教育的缺失,我们往往强调有困难找警察,但并没有过多的提及错误报警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至于孩子对此缺乏正确认识。
警方提醒,110报警服务电话是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恶意骚扰110是违法行为,对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及报假警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有关规定,依法进行查处。
警方也呼吁广大家长,切忌用警察吓唬孩子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好家中的未成年子女,有困难要寻求警方帮助,但要杜绝报假警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让警方能在第一时间赶赴需要帮助的群众身旁。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民警 刘井发
恐惧紧张可导致“泛化”现象
长期拿警察来吓唬孩子,会让有的孩子恐惧、紧张情绪不断叠加,只要看到警察就会莫名恐惧、紧张。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泛化”现象,即凡是自己感觉害怕的人或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体验,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等症状。
长期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在情绪上极易紧张、焦虑,有的孩子可能有很大的无力感,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出现攻击性。在行为上,有的孩子可能容易沉默、不爱说话,有的孩子可能好动、好打人、摔东西、破坏物品等。在身体上,有的孩子可能会经常因紧张而导致睡眠不佳、胃口不好、饭量小。成年后,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胆怯、懦弱的人格特征,有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冲动、易怒的人格特征。
此前我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个15岁女孩,父母在外打工,女孩小时候由奶奶抚养。奶奶经常给她讲鬼故事,奶奶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行为也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和紧张。与奶奶一起的几年内,女孩这种恐惧和紧张不断加强,以至于后来一提到奶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感。中考前,由于升学压力,女孩潜在的恐惧紧张情绪被激发,情绪加重,就出现了“泛化”现象,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恐惧、紧张就想到所谓的鬼,无法继续学业。
这都是借助具象化的人或物或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东西,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处理不当的话会形成一定的“链接”,从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印刻效应。例如说利用警察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来吓唬孩子,一旦处理不好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下意识的躯体反应,一看到警察就发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主动躲避等,这都是不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