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福祉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已成了海南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在海南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条不到18公里长的旅游公路,不时出现的“路中树”成了蜿蜒山路中的一道景观——为了生态保护,建设者在施工中坚持不砍一棵树,采取大树绕行、小树移栽的方法,保护生态红线。为了给树木让道,公路的设计方案前后修改了3次。
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生态核心区,这里山清水秀、热带雨林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83.47%。据了解,白沙国土面积的58.47%被划为生态红线,而白沙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将其继续扩大到64.1%。
刘赐贵在2017海南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对参加招商会的八方来宾明确表示,海南始终将生态放在优先位置,严守生态底线,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我们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三年,海南有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被拒之门外。
拒绝高污染项目的同时,海南立足优势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培育壮大互联网、旅游、热带高效农业、医疗等12个重点产业。今年上半年,海南经济稳中求进,12个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多措并举,海南的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水准。今年上半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镇)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0和1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1%、10%;城市(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本报记者 王晓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