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6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对砗磲及其制品,从海上采挖捕捞到市场交易直至物流运输,作了全面禁止的规定,推动海南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今年7月19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其中明确指出将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
不定期的生态环境督查筑起了又一道防线。今年7月11日,海南省委常委会决定成立10个督查组,由省领导带队,奔赴全省各市县,集中督查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此外,海南省政府还在全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2017年度生态保护红线区专项督察工作,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探矿采矿、小水电建设、规模化养殖、工业及房地产开发、围填海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问责。
保护与修复并举 擦亮生态招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海南最大的优势。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海南保护与修复并举,声势浩大地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违建、城乡环境、海岸带、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大气污染六大专项环境整治行动。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海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657万平方米,腾出土地6700亩;重点整治的64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中,已有27个达到治理目标。
美舍河是海口市区最长的城市内河。近年来,由于沿途两岸污水截流并网不彻底,上游段存在农业、工业点源污染、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美舍河变成了臭水沟,曾多次治理却效果不佳。2016年年底,海口展开城市更新行动,进行生态修复,美舍河成为重点修复对象。
治理水体,截污纳管和面源污染控制先行。工作人员耗时4个多月,逐一排查沿线500多个居民小区,找到所有污水直排的源头。接着对71个排放口进行源头截污,建设末端截流门51座,对美舍河流域偷排、错接排污口的20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通过治理,美舍河90%的直排污水被纳入管网就近送往污水处理厂。暂时无法纳入的污水经过人工湿地一级级净化,最终达标。如今美舍河面貌焕然一新,水面碧波荡漾,岸边鸟语花香,昔日的脏臭已不见踪影。据了解,未来两年海口市计划投入20亿元实现生态修复,让城市更美丽,百姓更宜居。
我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设市5年来,将岛礁绿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岛礁植树行动。在岛礁上种树很不容易,高温、高湿、高盐、缺水,树苗、土壤,甚至设市之初浇树的淡水都要靠船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但五年来,三沙市克服困难,种下了250多万棵树。一个个曾经荒芜的岛礁,如今树木掩映,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