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堆得像小山式的料厂出来,在华清公司有关负责人的引导下,16组的执法人员分头对园区内的15个工作区的130多家拆解厂(车间)进行现场检查。
“这么细的是通讯电线,人工拆解拆不了。”指着大约只有0.8毫米细的一团团花花绿绿的电线,华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这些通讯电线,他们有专门的破碎机械将这些电线打碎,通过干选或湿选的办法,筛选出铜米,再卖给国内的相关企业。
就是在加工铜米的车间,环保部检查人员发现了问题,其中,A2车间201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2台破碎生产线和1台离心机,2017年6月新建1座铜米烘干炉,这些设施都没有报批环评文件。
在华清公司的污水处理厂,16组组长王来健一进去就是两个多小时。在查看了当天在线监测数据并调取了华清公司近半年的监测数据后,王来健发现,华清公司“在线检测仪器、数据采集仪和设备采样运行记录这三组数据都对不上”。16组执法人员经过分析认定,华清公司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数据涉嫌造假。检查组执法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华清公司的污水处理在线监控数据几乎每天都存在问题。
除了新上铜米加工车间没有报批环评、污水处理厂涉嫌造假外,16组在华清公司一天的检查中共发现9个违法违规问题。
老板提前打探企业也未能幸免
昌发公司是清远市众多进口固体废物加工企业之一。7月24日,16组到达昌发公司时,企业的总经理早已在厂里等候。
“哎,你怎么又来了。”在昌发公司不大的办公楼里,《法制日报》记者一眼认出了23日在华清公司遇到的自称清远市某协会的秦川(化名)。
“我是协会的会员,也是这家厂的总经理。”秦川显然有些尴尬。23日,秦川以某协会会员的身份全程参与环保部16组的检查。“他这样做,无非是想看看16组是如何检查的,都查什么。”在16组的执法人员看来,这些都没什么,他们不怕打探。
经过分组,有查阅资料的、有检查料厂的、有查污水处理设施的,几分钟后,8位执法人员各就各位。
“这是我们的料厂,16日那场台风把我们的厂棚都掀翻了,因为还没有恢复送电,所以到现在厂房还没有修复。”确实如秦川所说,昌发公司的料厂厂房已经倒塌,周边还拉上了彩条以示危险。
在能进去的地方,16组的执法人员查看了料厂以及生产车间的每一个角落。最后还绕到厂围墙,检查是否有废水偷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