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牛背山的无奈不是个案。在网上被追捧为“穿越圣地”的稻城亚丁、四姑娘山、黑竹沟等景区,也在游客们“好奇心”驱使下“很受伤”,明令“不准穿越”的稻城亚丁保护区,年均接到穿越者的救援电话超过100个。而在峨眉山、青城山(微博)等景区,游客不经意的随手一丢,经常要让保洁者腰绑绳索吊在半山“用生命来捡垃圾”。
对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四川正在动真格。去年10月7日,甘孜州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违者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如此,面对“花样百出”的不文明行为,四川省还制定不文明游客的“黑名单”。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质量规范管理处处长姚界平说:“黑名单将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
除了“堵”,更重要的是“疏”。去年6月,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就配合国家旅游局举行了“蓝丝带”擦亮天路文明旅游公益活动,为川藏线318国道上的自驾车系上“蓝丝带”,力所能及地捡拾公路沿线的垃圾,并帮助徒步、骑行游客把收集好的垃圾带走。
四川省很多景区,都在设法让游客参与到景区的环保中来。早在2015年初,海螺沟就设立了“垃圾银行”,让游客自己“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捡满10袋垃圾可以五年内多次免费游览景区。效果立竿见影。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谭智泉说,之前海螺沟内共有清理垃圾的保洁人员95名,垃圾银行成立后,保洁人员锐减到11名;2016年,海螺沟垃圾银行共回收游客产生的垃圾250万余袋,约375吨,兑换各类奖品117万余件,产生海螺沟环保大使44名。
树立游客“主人翁意识”的还有九寨沟(微博)。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李怡说,今年植树节期间,九寨沟就征集了来自美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160名游客代表,免费游九寨的同时,还参加“绿化全川、添美九寨”的植树活动,明年还将直播游客所植树的生长情况。
快评
再破坏环境再难觅美景
一些驴友,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跨过山河大海,却带不走一个轻如纸片的塑料袋。
近日,有着“中国最大观景平台”美名的牛背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垃圾危机。蓝天白云美景之下,躺着成千上万的塑料袋和饮料瓶,令人触目惊心。虽说,相关部门已基本整治完毕,但留下来的思考却不仅如此。
为什么一些人“不厌其烦”地扔出了如此多的垃圾?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虽逐步提高,但环保参与度并不强,一些人口头上呼吁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私下却不愿作出切实努力,尤其是在无人监管之下,乱扔乱放垃极的行为频频出现;二是在景区乱扔垃圾,只是一种轻微失范行为,违规成本不高,更难以被追责。于是,在破窗效应和公地悲剧的影响下,乱扔垃圾就成为了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
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花大力气整顿,确也暂时解决了牛背山的“困顿”,但行政力量毕竟不是万能的,如果个人环保意识不提升,政府花再大力气维护生态也难以为继。保护环境,必须你我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乱扔一个塑料袋,不乱丢一个饮料瓶……将绿色理念真正付诸于行动,继而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人,共同汇聚起保住绿水青山,守护自然生态的强大合力。
这些实属小事,我们并不难做到,之所以行动未跟上“口号”,根在认识仍未到位。我们必须时时认识到,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生态环境,伤及的是我们的美丽家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