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腾讯以“王者荣耀”为试点,上线了“健康游戏系统”,将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所有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
腾讯方面表示,《王者荣耀》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不过有网友质疑称,腾讯如何知道某个用户低于12岁?
此前2月,腾讯推出“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平台主要服务功能包括:实名认证并绑定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子女登录游戏及消费实时提醒、消费额度设置、游戏登录时段设置以及一键禁止游戏等。
不过,这些平台仍存有一些漏洞,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只能监管未成年用户的一个微信/QQ号,一些受访学生称如果游戏账号被家长介入,会再申请其他小号。对于“实名注册与防沉迷系统”,不少玩家表示,可通过切换不同账号来登录游戏,避开防沉迷系统,且网络上有大量身份证信息,未成年玩家可轻易“伪装”成成人玩家。赵良善结合自己代理过的多起案件表示,绝大多数游戏对未成年人无任何门槛,其可随意登录。
腾讯方面曾表示,未经实名注册的用户,5月后将无法进入游戏。但记者近日尝试用未经实名认证的邮箱注册QQ后,仍顺利进入“王者荣耀”游戏。
赵良善建议,游戏企业应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同时采取“人脸识别”等技术,要求用户上传真实照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身份。在进行银行卡绑定消费时,应对实名注册信息和银行卡办卡信息进行核对,两相一致才可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此外,游戏公司不得为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充值服务。
对此,腾讯方面表示,会关注和研究所有新的技术形态,包括“人脸识别”,也是未来可能会广泛应用的技术趋势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全球互联网行业均未将该技术进行大规模普及。
辣评不让孩子玩手游得有心理补偿措施
手游《王者荣耀》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议和争论。有媒体引数据称,目前全国有3600万中小学生在玩《王者荣耀》,这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忧心。不过很快,游戏运营商也配合舆论设置了防沉溺机制,规定1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王者荣耀》。
看起来,媒体舆论促动游戏营运商做了一件好事,让那些玩《王者荣耀》的中小学生避免了沉溺之害。事实上,一个未成年学生之所以会沉溺游戏,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定有其背后的心理驱动机制。其实,即便是放任,甚至鼓励学生玩游戏,在中小学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下,恐怕很多学生也不会沉溺其中。沉溺游戏的学生最可能是那些成绩不太好、父母关怀较少,或是自控力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