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彭小峰在创办绿能宝后,仍然对此前债务负有清偿责任。
6月11日,新京报记者在最高法院“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平台了解到,彭小峰本人共有3次被执行记录,其中在公布于2015年5月的案号(2015)合执字第00130号中,经各方确认,截至2013年3月31日,安徽赛维LDK新能源有限公司共欠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化服务公司借款本金10亿元、利息5127.5万元。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彭小峰对本协议第三条约定的安徽赛维LDK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资金紧张,史玉柱划清界限
绿能宝当前的兑付困境,其直接原因在于资金紧张。
4月17日,绿能宝在官网发布公告承认,目前平台提现出现逾期现象,与光伏补贴延迟等原因有关。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在光伏产业链中,最下游的电站利润率是最为微薄的环节之一,而这正是绿能宝平台资金的主要投向。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报告,光伏电站的收益取决于初始投资、运营成本、发电量、上网电价,而上网电价中大部分为国家补贴。在补贴不拖欠的情况下,项目全投资收益率为8%。
8%只是补贴不被拖欠情况下的理想收益率。事实上,在2015年1月绿能宝推出后,国家补贴就一直存在巨额缺口。据媒体报道,2015年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再创新高,累计约300亿元,较往年仍在增加。
5月12日,绿能宝在回应质疑的“答问”中表示,目前国家补贴滞后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资金缺口。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从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两方面梳理此问题。
在光伏补贴存在巨额缺口时,收益本就不高的光伏电站势必拖累绿能宝的资金流。5月9日,绿能宝在官网公布了几大逾期项目,其中电站就占了绝大多数。
绿能宝开始通过法律手段追讨EPC(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及线下项目。据5月9日公告,回款总额3.9亿元,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此外,线上平台承租人逾期未支付的正常租金、正常售后回租的到期及逾期项目,合计金额3085万元。逾期项目融资总额4.3亿元。
以绿能宝列举的第一个正在追讨的EPC及线下项目为例,其是内蒙古晶兆莱光伏电力有限公司持有的乌兰察布凉城项目,涉及应收账款1.4亿元。
6月9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内蒙古晶兆莱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当被问及绿能宝追讨债务时,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项目的股东已经变更。“这个电站我们集团最近才把它收购过来,对于之前这些情况我们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