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出粉丝的表态。
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微博宣传中,男主杨洋和女主郑爽的”番位”写为郑爽在前、杨洋在后,于是两边的粉丝因为这件事开撕了一把。
在日本,经济团队争取“番位“其实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排在演员表和核心物料中第一位的明星,它将和这部作品的票房、收视率等数据直接挂钩
。也就是说,如果XX明星的电影作品取得了1亿票房,那么该明星就会被冠以亿元票房俱乐部的一员。
对应到中国,“番位“通常并没有这种数字上的依附关系,因为会被明星制作人和导演抢风头。比如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杨幂和陈学冬都不算一番,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番也不是主演赵又廷、苏有朋导演的《左耳》,一番更不是男主角欧豪。就更不用说张艺谋、周星驰、徐克等众人了。
所以,娱乐圈爆发的几起公开的“番位”之争,其实在中国都没有长远意义的。从短期来看,它们追求“番位”的作用是,在这部作品里,证明自己家的明星比另一个明星更强一点。
既然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为生产娱乐产品的乙方,无论是综艺、电影还是电视剧,从筹备之初都会考虑到“番位”搭配的问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梯度”。
比如综艺节目不会全都请大咖,而是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偶像来了》为例,从最大咖的林青霞,到最小量级的欧阳娜娜,这个梯度还不仅仅是年龄,也是“江湖地位”和出场价(忽略误差)。
第二季《我们来了》对赵雅芝和刘嘉玲的位次处理,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多雄争霸”,难以平衡的情况。
所以,在娱乐产品的官方宣传物料背后,都是多方力量经过了多轮博弈后产生的结果。你看到的只是一张普通的阵容海报,可能背后是无数场的暗战和撕B。
谁要不遵守这个娱乐圈法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一个节目有两个C位,也是要出大事的。
《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中,孙楠单方面宣布退赛,其实就是节目一开始就形成韩红孙楠“双雄争霸“阵容,最终在大结局时酿成一出播出事故。
时过境迁,纵有千种分析,但舆论对退赛原因的解读是达成了共识的:孙楠正是通过它的单方面退赛,奠定了韩红在这一季《我是歌手》中当之无愧的“C位”。
从这个意义来说,那些年嘲讽过孙楠的我们,还是图样图森破,对娱乐圈
的套路掌握的太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