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腿妈妈
救助与道德审判孰轻孰重
六一儿童节这天,朋友圈被一则名为《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她偷了个鸡腿给生病的女儿》的新闻刷屏。主人公刘某燕的遭遇感动了不少网友,网上捐款两小时内就超过30万元。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觉得很温暖。
但事件很快反转,6月2日晚有媒体爆出,从超市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位母亲涉嫌多次偷窃,刘某燕迫于道德压力道歉。
《法制日报》评论认为,感动不能牺牲价值判断。“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思维,叫“我穷我有理”,因为我穷所以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可以随意破坏法律,可以随意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这样的思维对社会秩序、公序良俗都是一种破坏。”
还有部分网友质疑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是在鼓励违法行为,他们担忧刘某燕的经历会不会给其他条件困难的人做出错误示范。很多患儿家长其实也处在和“偷鸡腿妈妈”相似的困境与苦难之中,因为遵纪守法,反而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救助。
也有评论认为,直面救助缺陷比道德审判更重要,如何避免出现下一个“刘某燕”,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新京报在题为《文明社会,莫再有“偷鸡腿妈妈”式厄境》社论中说,“偷鸡腿妈妈行窃或许于理不合,可若社会对母亲为生存偷鸡腿的悲剧缺乏关怀倾注,那有悖于更宏大意义上的道德。”
反转3
北大才女干快递
利用“北大”进行炒作
3月15日上午,四川某媒体报道称,什邡女子徐璐身为北大新闻专业的才女,婚后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回乡创业干快递,既当老板又当快递员,“可肩扛百斤快件”。
该报道发布后,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引发热议。人民网评论认为,“如果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社会也能摘掉有色眼镜,平淡待之。人们不会因为个人选择的职业与其所有的学历不相符而对其嗤之以鼻,各类职业也在公众内心占据同样的地位。到那个时候,逻辑思维上的不平等和错误定位就会消除,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