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要“穷”养,让他吃苦受罪,历经沧桑,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有担当;女孩要“富”养:生活精致、无忧无虑,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会对抗诱惑,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
以至于后来电视连续剧《蜗居》的一句台词:“女儿还是要富养啊!长大就不会被男人的一块糖给拐跑。”瞬间爆红网络,成为一些父母的座右铭,大家都开启富养女儿的模式,即想方设法在经济上满足女儿,不用干家务,把女儿培养成“豪门小姐”的作派。
到底什么是“富养”?也许不少人都没有搞清楚,以为给女儿一个物质丰富的成长空间,她就不会去做二奶小三了。
可看看周边的一些小三,她们并非都出身贫寒,也有公务员的女儿,有知识分子的女儿,甚至还有富二代……她们都被“富养”长大,仍然被男人的一块糖给拐跑了。
本砖认为,富养重在家教。
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民国时期,认识当时两大名门闺秀:林徽因和陆小曼。两人都出自官宦之家,都接受那个时代最优质的教育,为什么林徽因晚年能在古建筑学上名留青史,而陆小曼却缠绵烟塌,离不开鸦片和供给她鸦片的男人呢?
对于女孩子,童年的匮乏感并不一定会使她堕落,反倒是太多的给予害了她。
林徽因虽然是富家女,但她是妾生的女儿,家人有些瞧不起,她要费尽心机讨好老爸,才能换取父爱。陆小曼的成长过程则顺风顺水,被宠得自私自恋又任性妄为,因为她是独生女,那时候的独生女跟现在的独生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哦,何况生于豪门的独生女,她自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陆小曼接受了“旧式名媛教育”,虽然学会了一些文化和才艺,可目的在于附庸风雅和攀附权贵。
这样的富养,相当于装门面,带着一些功利和虚荣。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则不同,他带着林徽因周游列国,拜访名师,把林徽因打造成为独立知性的女子。
同样是富养,教育的出发点却不同,父母的精神高度往往决定孩子的精神高度,造成了一个利人,一个利己。
“失败的母亲”养出这样的女儿,本砖一点不奇怪,周边有一大拨这样的父母和女儿。有个朋友就非常迷信这种“富养女儿”的方式,为了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气质优雅的“女神”,三岁让她学钢琴,四岁让她学画画,五岁让她学拉丁舞,每天勒令她看半小时书,星期天去吃西餐,衣服全是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