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石奶引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也没有告诉其他人,很快自己也忘记了这个事。“要不是后来有人说钱上的女孩像我,这件事我恐怕就记不起来了。”
知道自己的头像上了人民币之后,石奶引并没有因此而兴奋,“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种地,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他们一家人也不认为“人民币头像原型”能为家里带来什么好处。
“明星”:她不会说普通话,“吃了没文化的亏”
石奶引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女们都成了家。石奶引没进过学堂,她和丈夫石学文至今都不会说普通话,与外人交流,需要儿子儿媳临时当翻译。
石奶引所在的佰你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寨,当地人长年靠种水稻、玉米为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现在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一年能挣点钱来贴补家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也有了盼头。
石奶引的儿子石连锋和儿媳石碑坤,每年开春干完农活后都要出门打工,然后等秋收时回家帮父母收庄稼。“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外出久了不放心。”石连锋说,今年他和老婆出门打工才几个月,就接到父亲鼻窦炎发作入院的消息,就提前从广东赶回了家。
村长石华科说,石奶引一家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属于贫困对象,往年他们家是享受低保政策的,但今年村里有3人考取大学,就把指标优先给了考取大学的困难家庭。
石奶引一家对这样的决定很理解,“娃娃读书重要,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要我们大家努力,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婚姻:她是村寨一枝花,被父母许配给没见过面的人
年轻时的美丽,是石奶引身上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1961年,石奶引出生于庆云镇寨锦村七组,原名石婢学。少年时代的石奶引是寨锦村的一朵花,留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处处表现出山村少女的活泼、健康、美丽。
据庆云镇给媒体提供的资料显示,小时候的石奶引就很引人注目了,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不仅如此,她还心灵手巧,唱歌、刺绣、织布、染布,一学就会。到14岁的时候,她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了。
22岁的那年,父母做媒将她嫁给石学文。
幸运:帮扶相继到位,“明年日子就会好了”
一项针对她的帮扶正在进行。庆云镇政府宣传委员石文章说,镇里面已经拟定好石奶引家的帮扶项目,计划为她家准备30斤鱼苗、鸡、鸭苗各50只。通过这个项目,一年能为石奶引家增收四五千元。此外,还会不定期组织少先队员到石奶引家,帮她打扫卫生。
当地还邀请了扬州大学的帮扶专家团队,对石奶引一家开展帮扶活动。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说,见到石奶引之后,他下定决心要长期对她家进行帮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石奶引一家过上好日子。
凌裕平和团队离开石奶引家的那天,她一直送到了寨外,送别的手始终举起,嘴里不停说着话,目光中还带着期许。
送走帮扶团队,石奶引回屋后,掰着手指开始算账:养泥鳅能赚5000元,种柠檬能赚15000元。
“有了政府和大家的帮扶,明年,日子就会好了。”石奶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