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道路运输发展部政策协调司司长道尔吉·汗德陪同世界银行驻蒙古国代表考察项目工作时,对路基填筑质量、成品路基保护、表层腐殖土利用和中国标准在该项目中的成功运用表示赞赏,认为坚持施工和环保并行,质量与品质并重,充分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并重的做法,展示了中国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真诚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就使用中方援助建设乌兰巴托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立项换文。2016年7月,该项目正式启动。
“我代表蒙古国政府和残疾儿童的父母,真诚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蒙古国家大呼拉尔社会政策、教育、文化、科学常设委员会主席鲁·恩赫阿木格楞在开工典礼上深情地说。目前,残疾人数量占蒙古国全国人口的10%,其中残疾儿童约1.3万人。中国政府给予蒙古国人民的这一无偿援助项目,极大解决了蒙古国残疾儿童面临的许多困难。
乌兰巴托残疾儿童发展中心建设项目经理陈鸿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中心参照中国最先进的残疾儿童康复医院标准设计,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拥有250张床位。该项目是近年来中国在蒙古国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无偿援助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蒙古国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的残疾儿童治疗康复场所,也将成为蒙古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标志性项目。
北京街是乌兰巴托市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之一,交通流量大,地位显要,街道两侧分布有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以及蒙古国多所大学和商贸中心,属于政治和商贸繁华地区。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施工的北京街道路改造项目2014年5月22日开工,同年12月6日竣工。从道路到照明乃至绿化配套,中国企业的建设速度和质量,大大超出了蒙方预期。道路通车后,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时常接到乌兰巴托市民打来的电话,对中国政府表示感谢,该工程也因此获得蒙古国“首都工程建设特设奖”。
深耕蒙古国的北京建工集团如今又有了新任务。蒙古国全国人口有300多万,首都乌兰巴托人口几乎占了一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牧民开始向城市涌入,大量的蒙古包和棚户区在城市的边缘聚集扎堆,特别是到了冬天,棚户区燃烧的煤烟笼罩在乌兰巴托上空,因为四周山脉的围堵而无法散去,乌兰巴托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乌兰巴托住宅小区,是乌兰巴托第一个按照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的小区,也是乌兰巴托棚户区改造的首个项目。这一项目包括住宅和基础设施两部分,住宅部分约16万平方米,共有36栋楼,每栋楼72户。看到曾经残破不堪的小区里混搭的小木房子和蒙古包消失了,狭窄坑洼、下雨就涝的道路平整干净了,当地居民也开心了,现在这个入住率100%的小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北京小区”。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蒙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也成为一大亮点。“欢乐春节”“中国文化节”“感知中国”等活动,已成为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据统计,目前在中国留学的蒙古国学生有1万多人,因为在蒙古国百姓眼中,掌握汉语,不仅意味着学到了一门语言,也意味着以后能拿到较高的工资,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近年来中方向蒙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蒙方建设了一批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并为蒙方培训各领域人才3600多人,促进了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双方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合作机制持续创新,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也在探讨中。
蒙古国食品农牧业和轻工业部国务秘书巴雅尔图勒嘎告诉记者,蒙古国政府愿意紧紧依靠地缘优势和蒙中两国业已建立的多领域务实合作关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共筑蒙中友谊发展之路,为百姓带来幸福的生活。